1. 首页 / 帮助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那达慕: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白节: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称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

  马奶节:蒙古民族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火节: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祭火的习俗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然后取一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主祭人还要祷告,大致内容是: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火神原谅,保佑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在蒙古族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

  祭敖包: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麦德尔节: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塔克勒干节:塔克勒干节是蒙古族每年要举行的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祭敖包时,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所处的山上。届时,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予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祭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本文由'邻家小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