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瑶族,奇异独特的婚俗

    瑶族,奇异独特的婚俗

    瑶族,楼前,寨子,青年,广西融水元宝山一带的瑶族盛行一种于春节期间一个寨子的人集体到另一个寨子做客的习俗。这种习俗,既是一种民间交际活动,也是男女青年寻觅配偶的大好机会。活动中如果客寨的某一位后生看上了主寨的某姑娘,晚上他使来到姑娘的木楼前吹奏动听的芦笙曲。姑娘听到芦笙声,她便会找个借口出来观望,如果是她意中的人,她便唱歌请后生进屋来吃茶。第二天两寨集体宴席上,这后生一事实上要找机会向姑娘敬上一碗酒。对小伙子的敬酒,如果姑娘一饮而尽,即 ...

  • 达努节

    达努节

    丰盛,子孙,瑶族,壮族,达努节称祖娘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各地习俗和谷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节日周期,并非一年一度,有的地区两、三年过一次,有的地区三、五过一次,有的地区十二、三年才过一次。瑶族人民十分重视欢度这个节日。节日前,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要打扫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杀猪宰鸭,酿米酒,做糯米耙粑,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节日的广场上,举办各种 ...

  • 湖南婚嫁习俗:瑶族婚俗趣无穷

    湖南婚嫁习俗:瑶族婚俗趣无穷

    瑶族,外寨,星月,青年,隆回小沙江一带瑶族青年男女恋爱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聚会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他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歌舞场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对方,就可以向其求爱,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按照传统风俗,男方家求一个媒人,去妇方家提亲。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不用带什么礼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仅带一把红油纸新伞。姑娘用彩色丝线或毛线系于伞内,把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 ...

  • 十万大山风水宝地(十万大山怎么去)

    十万大山风水宝地(十万大山怎么去)

    十万大山风水宝地(十万大山怎么去),,十万大山风水宝地,十万大山怎么去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思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十万大山最高峰狮头峰海拔1264米,可远眺北部湾茫茫碧海;石头河是珠江水源头之一,河谷长6.5公里,常年流水不断;天然药浴池适宜泡澡疗养;晚上的瑶族风情表演令人期待 ...

  • 固原的民俗风情

    固原的民俗风情

    佤族,彝族,傣族,瑶族,到了傣族家中做客,若碰到小和尚,千万不要因小和尚模样好玩,就伸手摸的他的光头,那样会影响他修行。忌穿鞋进傣族的佛寺,忌踩僧侣的影子。在拉祜族家中的火塘边不能倒开水,拉祜族人担心开水会烧伤全家人的灵魂。女性进门不能正面进,只能侧身挨着门边进。进彝族家门忌脚踏门槛,客人进门后不能坐到火塘的左侧,那是主人的位子。说话时,忌用手指人,那是不礼貌行为。瑶族忌食狗肉或水牛肉,忌入未婚女卧室。家有产妇,小孩没满月 ...

  • 2021广西三月三活动主题 关于广西三月三主题

    2021广西三月三活动主题 关于广西三月三主题

    鱼峰,选择,壮族,瑶族,2021广西三月三活动主题1、包五色檽米板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提前准备五色檽米板和小彩蛋。大家采来红兰草花、黄饭花、红枫叶、紫蕃藤、用这种绿色植物的汁泡浸檽米,制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流传,这类食品类是深得仙女的称赞后广为流传出来的;也有些人说是祭拜歌仙刘三姐的。吃完这类饭,事业兴旺,精力旺盛。小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孩和女孩青年人用于人际交往传递感情的物件。2、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及其丰收以后,广西省一些少数名族地 ...

  •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节日和风俗

    西双版纳主要民族节日和风俗

    新水,糯米粑粑,瑶族,基诺族,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生”。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 ...

  • 黔南独特的瑶族婚姻

    黔南独特的瑶族婚姻

    瑶族,风美,又称,黔南,瑶族婚姻的缔结最为独特,是通过自由恋爱即通过“闹门墙”进行又称“凿壁谈婚”,就是指瑶族姑娘进入婚龄后,便单独住进大门背后的一个小房间(谈婚房),并在房间临街面楼梯边的木板上凿一个小孔,小孔对着姑娘床头,孔的直径大约二厘米,这个孔,瑶语称“开的”,意即“谈婚洞”、“恋爱洞”,看中姑娘的小伙子,夜间 ...

  • 白裤瑶族葬

    白裤瑶族葬

    瑶族,死亡,是在,走了,小的时候,外婆告诉过我,人死后就能进入天堂,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白裤瑶人把死亡当成是“归家”,与祖宗相会去了。可我却看见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哭声震天。外婆又告诉我,那是在和死者的灵魂告别呀。瑶族人认为,人的灵魂永存。那天,我随送葬的队伍,哭着走了两里多的山路,把外公送到山上。山上点起了葬火,母亲和舅舅们和外公“告别”的声音更大了。我不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也 ...

  • 江西民族风情

    江西民族风情

    瑶族,南昌市,畲族,宜春地区,江西省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的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传统风俗.江西为我国畲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畲族主要分布于贵溪和铅山等县山区,有自己独特的服装和民族风俗习惯,分布于全南等县的瑶族,居住在深山老林,擅长打猎,使用本族语言而无本族文字。江西的居民以汉族为主,但在许多山乡农村保留着各自的传统乡土风情习俗。南丰县遍布各乡、村的民间傩舞,为国内所罕见,乡人于春节期间头戴面具、身穿仿树皮或树叶状舞衣,走村串户“跳傩“( ...

  • 瑶族的盘王节

    瑶族的盘王节

    瑶族,乡政府,单位,丰盛,瑶族的节庆特别多,民间有歌谣说,“瑶族节日多,月月有节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目连节、达努节……,一年12个月,月月都有节。盘王节是众多节日当中,最隆、最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无论青靛瑶、大板瑶、过山瑶、红头瑶等各个支系都要举行,只是支系不同,住地不同,叫法也不同而已。有的地方叫瑶年,有的地方叫达努节,有的地方又叫瑶娘节。叫法虽然不同,节日来历却都是来源于人源传说,活动内容也与祭祖、娱祖有关。居住在西双版纳 ...

  • 江华瑶族风俗习惯

    江华瑶族风俗习惯

    瑶族,泉水,金黄,风俗习惯,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 ...

  • 永州瑶族传统禁忌

    永州瑶族传统禁忌

    瑶族,老君,免除,烧伤,新中国成立前,山区灾异交多,瑶族以禁忌手段加以禳解。生产方面的禁忌主要有,每年正月初十、二十、三十日为“禁风”日,这三天不得持刀上山,打草标要用石块压住,以示禁风,以免除当年风灾。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十为“禁害”日,认为农作物常遭野兽和水、火危害,是犯禁造成,故有一禁鸟、二禁虫、三禁水、四禁火、五禁蝗、六禁野猪、七禁野羊、八禁野兔、九禁鼠、十禁獐麂。这十天不宜上山下地劳动,免遭禁忌。还有“空亡日”忌狩猎,打猎忌 ...

  • 瑶族婚俗趣无穷

    瑶族婚俗趣无穷

    瑶族,外寨,青年,边缘,隆回小沙江一带瑶族青年男女恋爱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聚会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他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歌舞场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对方,就可以向其求爱,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按照传统风俗,男方家求一个媒人,去妇方家提亲。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不用带什么礼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仅带一把红油纸新伞。姑娘用彩色丝线或毛线系于伞内,把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 ...

  • 瑶族的传统习俗

    瑶族的传统习俗

    瑶族,方法,单位,作用,瑶族人民这些丰富多采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历史遭遇、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瑶人好客,喜交朋友,遇有志同道合者,往往认为“同年”,结为“老庚”。“同年”、“老庚”或其他人到瑶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款客形式多姿别致,人情味浓郁,使人留恋忘返。瑶族有近30种自得其乐的大小节日,其中最隆重的有自 ...

  • 永州瑶族生产习俗

    永州瑶族生产习俗

    瑶族,土山,种山,合伙,境内瑶族因居住的地域不同,耕作方式各异。居住在平丘区的瑶族,其耕作方式与平丘区汉族相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记述山区瑶民的耕作习俗。游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永州境内的瑶族大多被赶进深山,居无定处,有“锄头扛神堂,过山为家乡”的游耕生活历史。他们择地而耕,种山而食,食尽一山,另移一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山区瑶族人民分得田土山场,变游耕为定耕,结束了千百年过山游耕的苦难历史。烧垦俗称“种火土”。头年冬天选好 ...

  • 瑶寨成人礼:度戒

    瑶寨成人礼:度戒

    五台,寨子,瑶族,良乡,成人礼夜晚,在受戒者家里,师父为受戒者跳起“扁鼓舞”。瑶族在云南分布甚广,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各地瑶族因居住地区或服饰的不同,又有“蓝靛瑶”、“红头瑶”等很多种不同的称呼。在云南师宗县高良乡居住的这部分瑶族称为蓝靛瑶,此名称据说是因穿蓝靛染布而得名。在瑶族传统习俗中,“度戒”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关于度戒,一般普通的说法是成人礼。在瑶族地区,凡年龄满十三四岁的男孩,都要经过一次受戒仪式,举行过仪式的男孩表示 ...

  • 从传说中寻找瑶族盘王节的缘由

    从传说中寻找瑶族盘王节的缘由

    瑶族,时代,子孙,京城,瑶族民众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十月间祭祀盘王并唱盘王歌、跳长鼓舞呢?据至今仍在湘南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 ...

  • 贵州瑶族的“盘王节”

    贵州瑶族的“盘王节”

    瑶族,塔石,规范,壮族,贵州瑶族的“盘王节”是一个宗教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礼仪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王”中流传,覆盖贵州境内的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和西山镇,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和永乐镇,黔南境内的三都自治县巫不乡,以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历史上 ...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

    瑶族,黎族,中国,苗族,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