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瑶族生产习俗
境内瑶族因居住的地域不同,耕作方式各异。居住在平丘区的瑶族,其耕作方式与平丘区汉族相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记述山区瑶民的耕作习俗。
游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永州境内的瑶族大多被赶进深山,居无定处,有“锄头扛神堂,过山为家乡”的游耕生活历史。他们择地而耕,种山而食,食尽一山,另移一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山区瑶族人民分得田土山场,变游耕为定耕,结束了千百年过山游耕的苦难历史。
烧垦
俗称“种火土”。头年冬天选好山地,将灌木荆棘砍倒,待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在灰土上用尖木棒扒穴种上玉米、豆类等旱粮作物,随用脚踏即可,任其生长,不需中耕追肥,只问收获,产量极低,叫广种薄收。烧垦土一般轮种三年,待林木长高后再择地烧垦而种。
妇女播种
瑶家播种归妇女,妇女播下种子能“多子多孙”长出许多粮食来。妇女春天播种时,必须用布袋将种子包扎好,严防种子掉落地面,到山地时,种子袋要挂在树枝上。撒播地掉落在地里的种子,不能拾捡,这叫落地生根,不能过手二次,否则会引来老鼠、麻雀为害。种子不能沾嘴,人过口就等于为鸟兽觅食放行。
防兽
山区瑶民有一套独特的防兽措施;一在作物地里竖立草人;二在风口山涧安置风梆、水梆;三在庄稼周围毁兽路、放砣板、装夹子、安套子、挖陷井、架弩炮、点火把;四在作物附近撑棚搭厂,夜间驻厂、敲梆吆喝、驱赶野兽。
狩猎
居深山老林的瑶族人民,擅长狩猎,且喜爱共猎。一是独猎,在野兽出没处挖壕井、置铁夹、安套索、架弩炮等,这种独猎活动所获猎物,归个人所有;二是共猎,这是山区瑶族男子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每次进山打猎,都是合伙进行,少则5-7人,多则10-20人,有的守卡、堵击、有的围山驱赶、吹牛角或口哨作信号,唆使猎狗窜山搜索,向野兽发起进攻。如发现成群野兽,跟迹追踪,有时翻山越岭紧追几十里,甚至连追一、二日,直到猎获为止。猎物的分配,见者有份,即使是过路客人,只要他吆喝一阵,也能得到一份。按瑶家的俗话说,“打得野猪死大家有肉吃。”猎物内脏煮熟大家共食。兽肉分成若干份,参与者一人一份,带抢带狗者各增一份,开枪击中的分得兽头或百分之十的兽肉。此俗久传不衰,至今依然。
本文由'邶馨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