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围城内外人生百态知乎(围城内容概括)

围城内外人生百态知乎,围城内容概括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

2、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

3、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

4、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5、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6、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7、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

8、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9、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10、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11、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

12、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13、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14、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15、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16、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17、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18、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19、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20、扩展资料:《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当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同时又坚韧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钱钟书同小说主人公方鸿渐一样,出身于中国的一个书香门第,1930年代去牛津和巴黎留学,1938年初回国。

21、与方鸿渐不同的是,钱钟书是位成就斐然学者,中、英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得牛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内容是17、18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中国的描写。

22、但同方鸿渐一样,抗战初期钱钟书在中国内地教过书,其同事是来自上海和北平的流亡学者,在西南的昆明市合力兴办一所大学。

23、在昆明和湖南的一所大学短期教书之后,钱钟书回到上海(1941年),在上海教书、写作,直到抗战结束。

24、说到当时因过推崇西方文学和美学而带来了恶果。

25、钱钟书认为,中国的正统因此而受到侵蚀,儒家道德体系分崩离析,本来已经面临困境的中国文化更是雪上加霜。

26、在这个问题上方鸿渐倒是过错可言,他的谦词是自己所知甚少,对文化事宜不好妄加评论。

27、但方鸿渐周围的朋友同事却毫无顾虑,都是些装腔作势、自命不凡的所谓学者。

28、《围城》的某些章节说的就是这些人自吹自擂,贻笑大方。

29、方鸿渐旅途中遇到不少人,他们很像当时文学界和学界的某些角色。

30、但钱钟书自己在小说前言中恳请读者不要把《围城》当作一部影射小说。

31、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32、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33、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34、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

35、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36、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37、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38、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39、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40、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41、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42、2018年4月,无锡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将新街巷32号房屋划归钱锺书故居管理中心。

4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城。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是你的芮澜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