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侗年节日来源和习俗

  “侗年”,是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民族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冬至”前后。“侗年”,侗语是“吃冬”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过侗年”。

  “侗年”的来历,目前学界认识不一,民间也有多种解释。比较科学的说法是与农历的“冬至”节有关。“冬至”是我国农历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古代人们把“冬至”看做新年之始。侗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侗族先民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侗族人不统一在“冬至”这一天过节,而是由各村各寨轮流过节。

  侗族人民对鱼情有独钟,酸汤鱼是最常见的一种侗族食品。酸汤鱼经过冷却凝结成的鱼冻,也是侗族人过“吃冬”时必备食品,因此侗人又称之为“吃冻”节侗年是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汉人进贡,汉人带人包围村寨。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汉人充军戍边。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

  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

  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 [2]

  节日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是日,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的终末。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欢度新年的庆祝活动。这里过侗年主要是花色品种祭老人,缅怀祖宗。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表演赛这两次"陪年"。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这一带侗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罗姓祖先为村寨和睦,于十一月廿七杀猪宰牛、打糯米粑,宴请各姓亲;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设宴答谢。另一传说是因在战争兵乱的年月里,罗姓祖先听到有军队要过境的消息,就提前于十一月廿七日杀猪宰牛过了年。后来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于十二月初一过了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种种传说都显示了祭祀祖先的节日内容。节日的礼仪体现了庆祝新春的气氛。

本文由'辉夜嘉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