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宵节习俗
2014-2-19 16:51: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对于泉州人,元宵节恐怕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了。闹元宵的习俗直到今日还深植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只有闹过了元宵,吃了元宵丸,才算是完完整整地过了年。在许多传统节日习俗逐渐消退的现今,泉州人的元宵夜,依然精彩异常赏花灯,看大戏,踩街,游灯,烟 对于泉州人,元宵节恐怕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了。闹元宵的习俗直到今日还深植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只有闹过了元宵,吃了元宵丸,才算是完完整整地过了年。在许多传统节日习俗逐渐消退的现今,泉州人的元宵夜,依然精彩异常——赏花灯,看大戏,踩街,游灯,烟花,举城同庆,共享欢乐。
元宵节的一大早,煮上一锅早早地准备好了的元宵丸,全家围坐一起吃。元宵节吃元宵丸,取其圆形,寓有全家人团圆、吉利、美满之意。此食俗始于宋代。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独特,以炒熟的花生仁去膜捣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拌以焗葱白的熟猪油、香蕉油(香料),捏成丸馅,沾湿后置于盛有干糯米粉的盘中,反复数次滚转而成,煮熟后食之香甜而不腻嘴。今年正月十五的前几天,泉州中山路一家做元宵馅出名的小店铺外早早就排起了长队,可见人们对于元宵丸的强烈认同。从小在泉州长大的我,小时候就特别着迷于“滚元宵丸”这道工序。全家人一同亲自动手“滚元宵丸”,也为这个节日增加了不少乐趣。
泉州人还有元宵吃“嫩饼菜”的习惯。“嫩饼菜”是闽南话的直译,它有点儿像春卷,吃的方法也有点儿像北京烤鸭。它的特点就是需要吃的人临时在餐桌上“自助”包好后入口,大小以及包的料均由自己决定,吃的时候颇有趣味。嫩饼菜的最关键就是嫩饼皮,只有少数几家在泉州西街制作的嫩饼皮被公认为最为地道的,显然,一到这个时候,排队买它的人也不会少。主料是胡萝卜、豆荚、豆干切成丝,加上米粉入锅炒,煎几个鸡蛋切成丝,再煎上一盘泉州特色的“海蛎煎”,配上碾碎的花生末加糖,香菜和一种海苔,一盘盘摆上桌,就算准备好了。吃的时候,把嫩饼皮铺开,撒上一层海苔,一点花生末糖,在中间夹一些胡萝卜炒米粉,一些鸡蛋丝,再来上一点“海蛎煎”,先把底折上去,在把两边也合上,一卷“嫩饼菜”就包好了。嫩饼菜准备起来比较费神,以前一般只有在元宵节才会做,最近几年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在平时也会做一回嫩饼菜,请来亲朋好友共享欢乐。
晚上是泉州元宵节的重头戏,置身于元宵夜晚的泉州城,你会感觉到这是一个“举城同庆”的夜晚。著名的泉州花灯在几天前就准备就绪了,不仅在文庙等主要展示地,而且在中山街等街道走廊上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泉州灯俗自唐初建城后即由中原传入,及至南宋,灯烛之盛,已闻名全国。泉州的花灯有刻纸料丝灯、锡雕宫灯、彩扎灯等种类,它集绘画、书法、刀刻、糊裱、彩扎、锡雕等于一身,以千姿百态的造型、纷繁夺目的色彩和五彩斑斓的灯光烘托传统元宵佳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明代时连杭州点灯,也要请泉州灯匠精制。新中国成立后,泉州花灯制作技术不断革新,品种繁多,造型新颖,巧夺天工,为海内外所共赏。每逢元宵佳节,市区万灯齐挂,长街一望如星宿,而开元寺、威远楼等处更是灯光灿烂,人山人海。安溪县龙涓山后村的尤灯十分别致,“龙头”和“龙尾”由公众合备,中间插进各家各户的灯笼,全村只擎一条灯龙,灯龙越长,象证该村人丁越兴旺。
另一样将元宵节热闹气氛推向****的是“文艺踩街”,据说这是由最早的“迎神赛会”演变而来的。迎神赛会于元宵节当天或过后数日举行。明代晋江人何乔远的《闽书》说,其时“大赛神像,装扮故事,盛饰珍宝,钟鼓震鍧,一国若狂”。解放后,泉州文化部门把迎神赛会中的化装游行,改造利用为“文艺踏街”。踩街时,部分主要道路戒严,踩街队伍从总站出发,绕既定路线环城一周,一边行进一边表演各种文艺节目,其中最有泉州特色的是“火鼎公火鼎婆”等节目。每年到这个时候,到路两旁都挤满了人。记得我小的时候,总要在踩街开始前一两个小时,就早早地搬上一块高凳子,在主要街道旁占个好位置,生怕人一多就看不到了,爸爸妈妈有的时候会把小孩子高举起来,颇有趣味。
对于个人而言,这个晚上有一件颇富浪漫气息的事情不能不做,那就是“游灯”,即点上一盏灯笼,走街串巷。虽然现在有许多电子灯笼,但仍有不少年轻人和中年人更青睐传统的纸灯笼,在闽南话中叫“嫩饼灯”,这种灯平时是折叠成扁平的,用时在中间的一块小铁片上固定住一盏小腊烛,点燃后缓缓提起,用一根棍子钩住上面的铁丝,就可以提着它到处走了,即使有风也不会将蜡烛吹灭。灯笼有红、黄、绿、粉、橙等颜色,上面还绘有简易的花草等图案,点着时通过纸透出光来,蒙蒙胧胧摇曳着,霎是美丽,令人陶醉。而全城的人都点燃了灯笼,大花灯与小灯笼交相辉映,整个城市城了一个光明的城市,热闹的城市,绚烂的城市。
泉州元宵节的其它风俗还有听南音、看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博饼、猜灯谜等。而在我看来,泉州的元宵习俗,最珍贵之处就在于它深深印在每个泉州人的心中,成为一年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小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我们,也必将希望这种传统代代相传,使我们不论走到哪里,这种民族文化都深藏于我们的心中。
本文由'凡云小郎君'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