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神话
http://www.tech-food.com 2005-8-5 11:03: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有关中秋,民间一直流传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吴刚伐桂、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天有十日,“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焦”。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落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太阳当空运行。为了感激后羿救福苍生,一位仙人送给后羿一包不死药,让他吃后长生不老,升天成仙。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然而,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奸佞小人蓬蒙也乘机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后羿和妻子嫦娥恩爱情深,舍不得撇下妻子,遂将仙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却被蓬蒙看到了。
八月十五,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顿觉身轻如燕,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飞向月宫。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但蓬蒙早已逃走。悲痛欲绝的后羿不见了嫦娥,百般思念,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那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在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爱妻,年年如此。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八月十五便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嫦娥奔月的故事亦有他说:后羿射落九个太阳之后,深受世人喜爱,被拥戴为王。可后羿当王之后却沉迷酒色,随意杀人,变成了一个暴君。为了长生不死,后羿在昆仑山王母娘娘那里求取了不死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得知后羿求得了不死药后,担心后羿贻害百姓,遂将不死药一气吞下,漂浮至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中安身。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媳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朱元璋月饼起义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吴刚伐桂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本文由'邬浩宇'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