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馕(náng)的传说

  馕(náng)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它烤制而成,或清脆或酥软,味香适口。在特定场合食用还有着特定含义,像在维吾尔族婚礼中,有新郎新娘同吃馕蘸盐水的习俗,表示同甘共苦、白头偕老。

  传说一

  很久以前,牧民无论春夏秋东,一年四季都在牧场上放牧,带来的干粮又干又硬,水又不多,实在无法下咽,可又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天热得像着了火。有个牧羊人被太阳烤得浑身冒油,是在受不了了。他赶回毡房,一口气喝了好多水,还是热得难受。这时,他看到老婆把揉好的一团面放在盆里。他管不了那么多,抓起面扣在头顶上又放羊去了。面团扣在头顶上凉丝丝的,十分舒服,可不一会,面团被太阳烤熟了,发出一股香味。牧羊人揪下一块放进嘴里一尝,又香又软,非常好吃。牧羊人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其他牧民兄弟。大家都照着他说的方法做,果然做出的饼子又香又软。后来,没有太阳的时候,大家就用火烤着吃,味道比以前更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吃的馕的来历。

  传说二

  唐朝大将尉迟敬德辅佐唐王南征北战,创建帝业,也曾来西域打过仗。那时敬德带着人马在一望无边的戈壁滩上几天几夜也不见人烟,经常吃不上饭,一旦瞧见油烟徐徐飘升,便朝那里奔去。百姓远远望见战马奔腾,尘土飞扬,便纷纷出外躲避。

  一天,一户村民和好一盆面,正准备蒸馍时,忽听屋外有人喊:“快跑!”于是一家人急急忙忙往外跑,主妇在逃跑时还想着一家人饿着肚子,顺手端上面盆上了路。跑到一处地方,见后面没有人马赶来,便停下歇息。这时大家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可面还是生的,怎么办?男主人想了个办法,让大家一起动手,垒了个土坑子,把白刺、干红柳放进坑里点燃,正准备在火上烤馍吃时,不远处战马又奔来了。

  原来他们燃火冒起的烟让唐兵看见了,误以为这里有村庄住户,这户人又扔下土坑火堆找隐蔽处藏了起来。唐兵到这里一看,只有一眼土坑一膛火,并无住户人家,就朝来路返回去了。这户人家看见唐兵走远了,又来到土坑前,这时火已燃尽,只有红红的炭火,不过摸摸内壁,还火烫火烫的,便把面弄成一个一个的圆饼子贴在烫热的内壁上,不大一会儿就熟了,焦黄焦黄的,又酥又脆,好吃得很。

  后来,回到村里,他们把这个办法介绍给四邻村朋,大家如法试制,果然既容易做又好吃,吃了它好消化不得胃病,使人身体强壮。这种面食制作方法不胫而走,很快在维吾尔族中推广开来,成了维吾尔族人的传统面食烤制法——砌坑子打馕。

本文由'席采涵'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