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古乐清音——三 弦

  据史书上记载,中国的三弦源于古时的弦鞀,到了元代才有三弦之名,在元之前的宋朝未见史料有三弦者。元朝时三弦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到了明清之后,三弦主要也是用于说唱音乐的伴奏。特别是在明朝嘉靖(1522-1566)魏良辅还没创作昆曲以前,几乎所有北曲都是用三弦来伴奏。

  大三弦小三弦

  三弦有大、小两种之分。河北艺人马三峰把三弦扩大成大三弦,受到北方说唱艺人的欢迎,从此大三弦就流传开了。大三弦又称为“书弦”,多用于北方各种“大鼓”曲种的伴奏。小三弦则盛行于江南,如南管的三弦也是属于小三弦。有一句俗话说:“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三弦因为没有柱,所以比起其他的弦乐器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乐器。但是因为它没有柱,便于吟揉,音色上非常的独特,清脆而响亮。然而也因为三弦具有独特音色,在国乐合奏曲中如加上三弦,有时候在曲风上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现代国乐合奏中很少能看到三弦这乐器。也因为这些因素,使得台湾现在会弹三弦的人越来越少了。

  琉球三线

  与台湾相反的,在琉球、日本方面,三弦在近代反而更加的盛行起来,甚至于风靡世界。琉球的三弦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被称为三线。据了解,三线在传入琉球后的百年内,乐器的外型和弹奏方法是和中国三弦相同的;但在百年后,天方赤犬子(欧洲人和琉球女的混血儿)出,乐器的形式和弹奏方法、作曲等等完全改变了,成为琉球独特的乐器。琉球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音乐和舞蹈为乐,所以把三线视为很重要很重要的乐器。在琉球本岛以外的岛屿上都有自己的 (EISA)(盂兰盆会时跳的地方舞蹈),每逢祭典行事、大小集会时,三线总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三线传入日本

  赤犬子的创作后的60年后(永乐年间),随着琉球贸易又将三线传到了日本本土,三线(日本本土称为三味线)便移传到日本盲人之手。日本盲僧原来是用拨弹奏三味线的,但因为容易刮坏三味线上的蛇皮,且日本又没有锦蛇,只要蛇皮一破,便难修补乐器的情况下,大阪的民间艺人发明了用猫皮代替蛇皮来做三味线的鼓膜。到了江户时代,三味线成为贵族庶民间雅俗共赏最为普遍的乐器,成为日本代表性的乐器。后来,日本艺妓更是以三味线为生命的。日本三味线除了猫皮和中国所使用的蛇皮不同之外,它的弦也是较特别的。日本三味线的弦是用蚕丝捻成的,以春蚕的丝为最好,一只春蚕同时吐7根细丝。三味线的第三条弦是用40只春蚕吐的丝(280根细丝),第二条弦则是用了2条的第三弦捻成的(560根细丝),第一条弦用了3条的第三弦捻成的(840根细丝)。

  笔者很幸运的三种类型的三弦都曾经弹奏过。虽然是属于同种乐器,但笔者发现各地的三弦乐器是有很大差异的,不管是弹奏方法、乐器构造、乐器音色上、甚至是乐谱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可能也因为这些关系使得各地的三弦都具足了各民族强烈的色彩。

本文由'仵安然'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