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 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自称“拉祜”,即“裸黑”一音的转化。内部又分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还有大裸黑(拉祜纳)、小黄裸黑(拉祜西)。苦聪,是他称,也是拉祜族的一支,在史书中最早见于《新唐书.西南夷列传》 称“锅锉蛮”,应属苦聪人最早的祖先,史书逐渐有“苦葱”、 “苦宗”、“果葱”、“郭抽”等的称谓。1987年识别苦聪人时,在镇沅县、金平县一带又有“科搓”一称的出现,但无论文字如何写,都是发音人因为使用各自的方音拼写出来的语音因而很不统一。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体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路陆续南迁。其中西路一支,经今弥渡、巍山,渡澜沧江,到达临沧,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是为“拉祜纳”。东路一支,顺今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东侧南下,分布在澜沧江以东地区,是为“拉祜西”。与拉枯族在历史上有密切关系的彝族,称拉祜纳为“大倮黑”,拉祜西为“小倮黑”,称拉祜族寨子为“倮黑加”。元、明两代,拉祜族人民多处于傣族土司统治之下,清末在今澜沧县设镇边厅。
相传,远古时,宇宙一片混沌迷茫,一丝尘埃变成了厄莎天神。厄莎创造了天地,因没有人类,觉得寂寞,于是精心种植了一棵葫芦,葫芦成熟后,小米雀和老鼠一同啄开了葫芦,葫芦里走出一男一女两个人来,男的叫扎迪,女的叫娜迪。扎迪娜迪成年后,厄莎为繁衍人类,要他俩结婚。后来,扎娜生了12对孩子。扎迪夫妇喂养不了,厄莎便叫来狗、猪、鼠等12种动物帮助喂养。孩子长大后,就以这12种动物命名,属狗男人叫扎丕,女的叫娜丕;属猪男人叫扎袜,女的叫娜袜…,因扎迪、娜迪是拉祜人的祖先,最原始的父母。故,拉祜人男的名字须带“扎”,女的则须带“娜”。在厄莎叫来的12种动物中,狗对拉祜族的贡献最大。狗不但喂养长大了扎娜的娃娃,还跟随扎娜翻山越岭围捕猎物,与猎物战斗到底。狗还为主人扎娜看守家园,永远跟随着扎娜,听从扎娜,成为扎娜最忠实的朋友。直到今天,狗对拉祜族最忠诚,它不嫌弃主人的贫贱富贵,永远追随着主人。由于拉祜族对狗有这样特殊的意义,因此拉祜族不吃狗肉。
本文由'望志选'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