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愤青”宋神宗:屡遭臣子顶嘴

  宋神宗 宋神宗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顶嘴,弄得心情郁闷,牢骚连连。

  熙宁年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对。神宗执意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为此,他充分发扬民主,亲自主持了一场改革可行性论证会。

  熙宁四年三月,论证会如期召开。会上两派的观点水火不容。力挺派的总代表自然是宋神宗,而拍砖派的核心人物是比神宗年长40多岁的元老级人物文彦博。这文老头是历史上有名的寿星宰相,曾伺候过神宗的爷爷宋仁宗和爸爸宋英宗。仗着这点资本,老文底气十足,根本没把20岁出头的神宗放在眼里。

  辩论中,文彦博放出狠话:祖宗法制俱在,根本用不着变哪门子法,硬整,只会丧失人心。这话显然是冲王安石说的。不料神宗忍不住了,说出一句很能代表群众利益的话:这场改革,对士大夫来说固然不爽,然而对百姓来说却没什么不好。这话说到了文老头的痛处,他愤然冲神宗顶道:陛下请别忘了,您是在同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

  嘿,文老头够牛,跟皇上顶嘴眼都不带眨的。也是,人家牛有牛的道理三朝元老,五十载将相,谁人比得了?所以倚老卖老有资格。然而,还有比文老头更牛的,资格不够,照样敢跟天子顶嘴。宋人侯延庆的《退斋笔录》为我们披露了这则鲜为人知的新闻。

  元丰年间,陕西方面对西夏用兵失利,神宗非常恼火,打算抓个典型杀一儆百,内定的这个替罪羊是一名漕运官员。神宗把这事交给宰相蔡确去办。

  次日上朝,神宗一见面就问蔡确:蔡卿,昨日之事可办好了?

  臣正要向您说说这事。蔡确脸上堆着笑答道。神宗一听这口气,知道事情办得不爽快,遂不高兴地说:这么明确的事叫你办你就办好了,难道还有什么疑问?

  有啊,皇上。蔡确不紧不慢地回答,祖宗以来,未尝杀过士人,您这么做是要开先例喽!

  闻听此言,神宗心里咯噔一下:可不是嘛,怎么就没想到这茬呢?杀个人事小,坏了名声事大。看来这恶例还真是开不得。但这厮贻误大事实在可恨,必须治罪。于是指示蔡确:既然如此,不杀也罢。但你听好了,给我刺上字,发配到穷山恶水的偏远之地。蔡确心想,执行吧,老大已经做了大大的让步。

  说来也怪,这神宗朝的大臣跟受了传染似的,个个敢和皇上顶嘴。蔡确刚老实下来,在场的门下侍郎章紧跟着就跳出来练功了。这门下侍郎一般人不很熟知,其实在当时却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跟宰相一个级别,也是宰相的一个别称。章更是身怀绝技,不仅有顶嘴的胆,而且有冒犯的谋,属于智勇双全的那类精英。只听他冷不丁冒出一句打有埋伏的话:这么办,倒不如杀了他。

  神宗一愣:什么意思嘛,给朕玩弯弯绕,你倒是痛快点!

  常言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章回答得很精彩,很经典。

  一句话把神宗噎得够呛,他有点恼羞成怒: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

  得,天子恼了,搁识趣的一定会就此打住。可姓章的就是与众不同,不仅没收敛,反而顶上一句更有分量的:如此快意事,不做也好!面对如此牛气的臣子,神宗默然无语。

本文由'愈玄雅'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