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王学进:愚昧的“跳江爱国”

  近日,一位来自湖北利川的务工男子,带着6岁儿子来到温州平阳萧江岱口大桥,用跳江自杀的方式教育孩子“钓鱼岛是中国的”,以此来培养儿子的爱国情怀。

  我本来是将此消息当做无厘头闹剧看待的,看过也就算了,谁知,浏览各大网站,此消息竟然成了大热点,网友跟帖也极其踊跃。从跟帖中得知,除了有部分网友斥为神经病外,很多网友竟然为这样的爱国行为大声喝彩。

  在跳江自杀与宣示“钓鱼岛是中国的”两者间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做父亲的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告诉孩子这一道理。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即教育孩子要不惜牺牲生命保卫自己的国家,就像屈原那样,以跳江自沉来表达忠君爱国之志。

  二千多年来,屈原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的爱国壮举,向来为国人所推崇。虽然,该男子并没明说,他是从屈原的爱国之举中得到了启发,但其跳江以示爱国的行动本身则表明了这点:他要以屈原为榜样,以跳江自沉的壮举教育孩子怎样爱国。

  所幸,该男子懂水性,从50米高的桥上跳下,居然没死成,最终游回了岸上,但其以如此决绝的姿态教育孩子的行为,想必给孩子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待孩子长大后,他极有可能成为狂热的爱国主义者,做一个像屈原那样以身殉国的爱国志士;然后,孩子又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孙子要怎么爱国,由此形成代际传递,世代相传。这正是事情的可忧之处。

  笔者做学生那会儿,当学到《离骚》时,老师会按照教材要求,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像屈原那样的爱国主义者;当教师那会儿,教到《离骚》时,则同样会教育学生向屈原学习,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从未分辨过爱国与忠君之间的关系,也从没人对屈原的奴才人格和臣民意识提出过批评。现在想来,笔者感到特别后悔。

  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屈原的爱国行为,其实大有问题。这点鲁迅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屈原的爱国其实就是忠君,其表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耿耿忠心,指向的并非楚国,而是楚怀王。楚怀王又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呢?昏君。这样的昏君值得死忠吗?但屈原要忠的恰恰是昏君楚怀王,这样的忠叫愚忠,不值得称道;为这样的君王自沉汨罗江,不值得。为此,著名学者傅国涌提出,要在人格上告别屈原,诚哉斯言。

  作为中学课本的经典课文,《离骚》仍然被老师当做爱国主义的教材在教,屈原仍然被当做爱国主义的榜样为学生效法,也就是说,教师们仍然沿袭陈旧的爱国观念在教屈原和《离骚》,并没认识到教材中蕴含的糟粕,不能理性地去评价屈原人格,盲目地号召学生向屈原学习,结果是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反而会误导他们做出名为爱国实为害国的过激行为,如此前发生在抗日大游行队伍中的打砸抢行为。

  上述貌似行为艺术的跳江以示爱国的举动,则从另一个侧面警示我们,如要避免爱国行动中的不理智行为,首先得纠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偏差,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用现代的公民理念去重新审视屈原之后的爱国传统,告别屈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符合普世价值的全新的爱国观。

本文由'频涵易'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