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十八神庙和西番十八族

  整个洮岷地区为何只有18路神仙,出现在《大明英烈传》上的人物很多,为何单单只说了18路,而没有列出 19路呢,或者没有缩减为16路呢?这里面到底有何秘密呢?

  我在翻阅一些资料的时候发现,元朝末年,现在岷县、临潭一带曾生活过18个藏族部落,他们在史书上被人们称为“西番十八族”或者“洮州十八族”。在《明太祖实录》中曾经多次提到这些部族。其中记载,洪武四年正月,西番十八族元帅、各族都管、前军民元帅府达鲁花等来朝,他们被封为十八族千户所正千户、副千户以及岷州府千户所副千户和各族都管,同时赏赐了大量的衣靴袜。后来这些归附的藏族又发生了叛乱,于是明太祖派遣征西将军沐英前往征讨。《明太祖实录》这样记载:“洮州十八族番首三副使臣舒朵儿瘿嗉子乌都儿及阿卜商等叛,据纳邻七站之地,命征西将军沐英移兵讨之。”临潭县的金姓祖先,金朝兴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两个弟弟,跟随沐英前来的。

  或许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明军逐步进攻,藏族等少数民族节节退守,向更远的地方迁徙。原先他们十八个部落生活的地方就被明军所占领,明军每攻克一个地方,就留下部队镇守。这些部队归属不同的将领,为了表明他们归属不同的统帅,或者怀念自己的统帅,那些镇守的军士们就将自己的统帅推到了很高的位置上,最后形成了一种神祗崇拜。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西番十八族” 在洮岷地区无法立足,不得不远走他乡,而他们曾经占据的18块地盘,也就由洮州卫的18只小部队分别驻守。自然他们要修建18座神庙来祭奠。

  现在洮岷地区多有以旗为称呼的地名,如奉祀赵德胜、张子明、韩成的陈旗乡。旗是明代卫所军制中最低的编制单位,一般每旗100多人。而同时在青海黄南州同仁县的一个寺院中保存有明朝给阿哇日部落头人的敕书。其中一个是给一个叫阿卜束的部落首领的,任命他为河州卫千夫长,准许子孙世袭,让他务必谨遵纪律,抚安部众。这是洪武六年八月(1373)的事情。史料记载,洮州卫和岷州卫分别于1379年和1378年从河州卫中分出设卫的。可见洪武六年这里生活的藏族部落,今天已经迁徙到了数百公里的青海同仁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西番十八族”和“十八神庙”之间的关系。

  6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民族争斗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只有青山依旧。

本文由'释代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