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拗九节与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二十九(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直,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昨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俗中,正月分为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节过后三天,便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传说节日,简称二月二。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饭。二月二煮咸稀饭,主要是因为古时的福州,物质不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时难得鸡鸭鱼肉,只能在过春节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购一番,为大年三十和正月备足粮草(因为正月期间,许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场上不易买到合适的食品)。储存了将近一个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经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将腐烂变质的时候了,节俭的家庭主妇就在二月二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饭,全家人围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费。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咸稀饭的习俗就形成了。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烹调正月富余下来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没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这就是二月二不如拗九节热闹、规范的缘故。但是,二月二毕竟弘扬了福州人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本文由'门凌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