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西陂林姓“迎春牛”

  永定高陂镇西陂村的林姓“迎春牛”活动,是一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数年一次群众性民间传统活动。

  这活动的来由,有这么一个传说:明世宗嘉靖年间,广东潮州府里海阳县人林大钦,因乡间瘟疫猖獗,家人均未能幸免,十余岁便只身流落永定高陂西陂村。西陂林贲山收他为义子,供其读书。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林大钦参加壬辰科廷试,中状元,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喜讯传来,合族欢欣鼓舞,贲山与乡人浩浩荡荡出村迎接。时大钦骑着高头骏马,已至西陂村东羊角山排,闻父前来等接,惊曰:“只有子接父,岂有父接子之理?”急忙下马,拜见义父。贲山醒悟,忽然记起这天正是立春,便马上转口说:“今日立春日,为父至此,乃恭接春神也。”后大钦呈报皇上立案,遂定凡正月立春日为西陂林氏迎春活动日。

  迎春牛活动,历四百余年,节目逐年增加,程式渐臻完整,规模愈来愈大。但只有立春日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二日间方举行迎春牛活动的规矩,并未改变,因此,这项活动益显得隆重。

  立春日早晨,三声震天的号铳响过,迎春牛活动开始。“春牛”预先推至当年林大钦荣归时父子相见的羊角山排,行接春神、祭春牛仪式,司仪高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吉语,扶犁的象征性地将犁插入田中,推“春牛”的吆喝几声。与此同时,西陂各房族代表率锣鼓,彩旗、高灯队伍前来迎接。

  进入西陂村境内后,队伍按一定的秩序行进。最前边是清道锣,各色旌旗紧跟其后;接着便是“报马”(报喜之马),“报马”上坐一小男孩,驿使装束,背插几面小红旗,手提红灯;报马后是“恭接新春”大匾牌及“肃静”、“回避”大匾牌;再后是刀、矛、剑、戟等各种木雕兵器若干,均由壮汉擎执,森严威武。数盏高灯过后,几支嗽叭奏“朝天子”曲跟着,后面是香案、凉伞、“清官”,“清官”坐四人大桥。接着才是各房族锣鼓旗杖、功名匾牌、“香亭子”、“春花队”、铁机,桌子戏、春秋架等等,还有逗人发笑的“故事队”。

  “香亭子”为小型亭阁样,五彩装饰,华丽夺目,上挂金银珠宝、玉镯首饰、文物古玩等珍贵物品,由几人扛着,周围有武装护卫。“春花队”有几十盆鲜花、瑞草、盆景,每盆置一花架上,花架有绣围装饰,两人抬一盆。“故事队”装扮的故事遍及士、农、工、商、渔樵耕读、卜卦算命、九流三教、魁星点斗、雷公电婆、文官武将、戏剧人物等各行各业,有姜公钓鱼、庄子扇坟、三娘教子、郭子仪上寿等戏剧故事。扮演者预先喝到七、八分酒意,于是借酒兴在进行过程中做着滑稽的动作,用幽默的语言逗引观者嘻笑。

  “故事队”过后,“春牛”徐徐推来。“春牛”按当年皇历春牛图所示尺寸制作,木架、竹骨、纸糊、木轮,高大牢固;牛角披红挂彩,牛额上贴一红纸书写的“春”字;牛肚下挂有钱袋,内装铜钱、银币,据说还有百、十余枚绣花针与之混装;牛背上坐着一天真男孩,饰牧童,频频挥鞭。“春牛”由数位身强力壮的村民推着前进。行进队伍达数里,旗鼓相望,铳炮连天,极尽农家之乐。

  迎春牛队伍在村内主道上缓缓行进,下午三时许迎至下寨坪后折回马鞍陂,这时“抢春牛”即将开始。“春牛”推下马鞍陂边的湖洋田中,周围水田都预先放满了水,群众不顾田深泥脏水冷,纷纷奔向“春牛”,将“春牛”撕碎,有抢得纸片的,有抢得竹篾的,勇敢者则去抢钱袋里的铜钱银币,也不怕袋中钢针扎手。有的人抢得的东西又被他人所分抢,你争我夺,以能多得到一点牛身上的东西为荣为幸

本文由'太史承允'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