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半段”——隆重的村庆活动
福州郊县的乡村早已有约定俗成的村庆活动——做半段。这村庆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种或秋收秋种之后的农闲时间里,且皆定在农历七月以后。例如,鼓岭七月初七,义序八月初四,城门八月初八,淮安九月十五……都是各村的村庆日。有的大村里的村庆日还特意分为两天。例如福州东郊五里亭的后浦村,前半村定在八月廿一,后半村定在十月十六。村庆日恰在农历年过了一半以后,这一年的时间已过“半个阶段”了,所以村庆活动就被称为“做半段”。这时天气晴朗,气候宜人,农村多闲日,正适合于社交活动。所有相邻乡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错开来,时间不一橛,每村一年一次,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请,村庆活动不停,节庆气氛热闹,历久不歇。 村民十分重视做半段,为了使村庆办得隆重而体面,他们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请的物资筹备工作,养肥了鸡鸭猪等禽畜、酿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总在相互提醒或转告:“要来做半段哇!”村里的孩子们更是巴望着做半段。 记得50年代我孩提时故乡后浦村农历十月十六做半段的盛况。那是秋尽时节,金风送爽,村前村后的晚稻早已收割晒干进仓了,在刚刚干燥的田野上,孩子们挖开稻茬下的田土,捉到躲在泥洞里准备冬眠的胖泥鳅,这泥鳅自然成了半段宴席上的一道美味了。傍晚,邻村的舅舅、舅妈、表哥和远在快洲村的老舅公、表叔都陆续来了;父亲鞋厂里的同事也到了,有的客人还“私自”带来他们的朋友。我的同班小客人早在中午就来,品尝过母亲用虾米、蚬仔肉煮的锅边糊。入夜,村头村尾汽灯明亮,村庆的酒宴开始了。这时,谁家的客人多,谁家就被认为好客,社交广,“会做人”,也会被人瞧得起。我家办两桌酒宴,老祖母把她用五月五“午时水”酿的青红酒汲出让客人们畅饮,客人们赞美这酒“很霸,很霸(真棒)!”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全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划拳喝酒声此落彼起。亲戚朋友聚在一块,畅叙亲情友谊,让累了半年的身心轻松一下。宴席上,或商谈买卖生意,或话桑麻,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景,筹划明春农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酒过数巡,皓月当空,客人酒足菜饱尽了兴要告辞了。村口的路上,人声鼎沸,互致珍重,踏着月光,便“家家扶得醉人归”了。远道的客人则留宿,不在话下。 “做半段”这村庆活动,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密切了村与村间的联系,增进了亲朋好友的情谊。没有送礼,不收红包,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今天你来吃我的,明日我去吃你的,彼此机会均等,每人一年只办一次,洋溢着人们之间的亲情爱意,既有山野淳朴的风情,又有田泥浓郁的气息。 做半段这乡俗能流传至今,足见其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不过,我们要防止在做半段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甚至进行赌博的不良现象的发生,让这个村庆乡俗能葆其原来古朴、纯正的本色,以利于村际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
本文由'年千柔'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