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采茶戏
采茶戏是土生土长的小剧种。发源于铅山县,是在当地民歌、茶歌和茶灯的基础上,吸收了黄 梅戏的发育而成。由初期的一旦一丑和一旦二丑的“对子戏”和“三角班”到“七子班”和“半班”,由用民歌小曲到板腔音乐。从演唱小戏到演出大戏,在上饶广为流行,还发展到浙、闽一带。其特点是轻快、活泼,和它载歌载舞、生动活泼、朴实风趣的表演艺术正好吻合,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本文由'法芳华'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
相关推荐
-
湖南民族歌舞
大庸,音乐,土家族,价值,土家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摆手舞起源于远古时代,明清时期尤其盛行。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祭祀仪式毕,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舞亦为一种古代战舞,土人作战前跳此舞以助长士气。跳摆手舞时击...
2023-05-05 01:25:06 -
万安灯彩股子灯
流行,后放,柏岩乡,音乐,万安县位于罗霄山脉东麓,江西省吉安市最南端,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县市之一。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兴国县、赣县、南康县、遂川县、泰和县接壤。辖9镇、7乡1个垦殖场、134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股子灯是万安县流行最广,深受群众欢迎,且具有独特风格的灯彩之一。它源于万安县上乡河西的柏岩乡。据传,从前万安曾流行过一种“黄瓜病”,死人死畜甚多。百姓无奈,请来道...
2023-05-05 00:42:55 -
九江采茶戏
全国性,安远,三角,信丰,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
2023-05-05 00:38:21 -
茅山号子起源及特色
服务,节奏,音乐,协调,茅山号子源远流长,可追溯到秦灭六国,四海一统的时候。为固万世之基,秦始皇大征民夫,修筑长城。孟姜女寻夫送寒衣,行至山海关,看到老弱病残背石扛土,不堪重负,又不敢在监工面前喘气呻吟,遂教他们用“哼号”、“咳号”一打一答的方法来顺气省力,并逐步形成了原始的劳动号子。这时,茅山籍的民夫也于其中学会了号子。后来幸存的民夫回到家乡,便将孟姜女所传号子在劳动时打起来,果然鼓起了...
2023-05-05 00:18:41 -
上饶早梨与早"利"
上饶,供不应求,吉利,贡品,很早以前,上饶人就把梨当作吉利的象征(梨与利谐音),故家家种梨(利),人人得梨(利)。因此上饶县素有喜爱种梨的传统习俗。特别是田墩、黄市、花厅等所产的梨比其他乡更胜。他们所种的梨不仅比一般梨成熟早,而且还具有个头(一般都在一斤左右)、表皮细薄、肉质脆嫩、核少汁多、味道香甜等特点,曾被列为"贡品",真可谓是种梨得利之乡。近几年,上饶早梨种植已有很大发展,全县年产量达36万多斤,还是供不应求。...
2023-05-04 23:59:16 -
四川善书
音乐,世纪,人为,又称,韵、散相杂有说有唱地讲故事。因其内容多为宣扬忠孝节义和劝人为善而得名。又称对谕、宣讲、据言。流行于四川各地。起源于明代善书,又称宝卷、宣卷。清代统称为圣谕,统治者极为重视,规定了一套封建仪式。早期唱善书者均为学官先生或举贡生员。嘉庆、道光以后专业及民间艺人日渐增多,善书艺人借鉴川剧高腔音乐,将高腔曲牌《幽冥钟》、《红衲袄》作为善书的主要唱腔,逐渐形成带有川剧高腔味的新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宣讲善书出现一个高潮,...
2023-05-04 23:41:20 -
赣南采茶戏
贡品,云集,安远,三角,赣南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它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明代中后期逐步发展成为"茶灯戏"。赣南自古盛产名茶,安远九龙山茶为清朝贡品。每年阳春三月,九州八府的茶商,云集于九龙,采购春茶。靓丽采茶女边唱采茶歌,歌声此起彼伏,一唱采茶歌,歌声此起伏,一唱众和。茶业发展,采茶歌也不断流传与发展。早在明万历年间,《插秧采茶歌》已进入了绅吏的"大雅之堂"。据石城崖岭《熊氏大修谱》记载:"每月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则率...
2023-05-04 23:24:45 -
萍乡春锣简介
节奏,音乐,迎春,报酬,萍乡春锣是流传在江西萍乡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乡土艺术,它以明快的节奏、诙谐的语言和简便灵活的演唱形式而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演唱者身披一黄色绸或布袋,将一面直径约200公分的小鼓系在左腹部,鼓边挂一同样大小的小铜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咚呛”的节奏,作为曲首的过门和段落之间的间奏音乐。传统春锣演唱的最大特征是“见赞”;三皇...
2023-05-04 23:23:20 -
藏族头饰趣谈
规范,恢复,维吾尔族,珊瑚,藏族头饰规范、严谨、风趣,又因地区、年龄、婚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说起来饶有兴趣,下面例举几种头饰,以飨读者。姑娘的头饰。藏族姑娘同汉族姑娘一样辫一根独辫子,辫子的根部用红头绳扎成约四寸长的发枕,藏名叫“呷纠”。唯独不同的是藏族姑娘独辫子成三角形盘于头顶,更显得美观、大方、素雅。已婚妇女头饰。姑娘是独辫子,已婚妇女则是双辫子,没有发枕,红头绳长于发辫,然后将两根辫子从脑后左右交叉成圆形盘...
2023-05-04 22:44:51 -
辰河戏
传奇,沅陵,音乐,芷江,地方大戏剧种。主要流行于怀化地区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及于黔东、鄂西、川东南部分地区。清乾隆、嘉庆年间即有职业班社。分高台班(舞台演出),矮台班(木偶戏)和围鼓堂(坐唱)三种演唱形式。建国后,溆浦、沅陵、辰溪、芷江、泸溪等县建有专业剧团。1955年定今名。辰河戏以高腔为主,兼有低腔、昆腔、弹腔。旧时称“高腔班”。十九世纪引进弹腔,后又受常德汉戏影响,加入了汉剧艺人和剧目。声腔以高腔和...
2023-05-04 22: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