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传统节日习俗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的春节,俗称“大年初一”,是“一年三节”中最为民间重视的大节。是日零点,千家万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黎明开门,又鸣放鞭炮,以示“开门大吉”。但“出天方”、拜祭天地等旧习已渐消失。早餐后,出门见人即互道“拜年”、“恭喜发财”,为新春祝福。初二开始,亲友互相拜年,一般延至初五六结束。这一习俗至今仍盛行。
元 宵 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仍属广义上的“过年”范畴。是日,城乡居民早餐或晚餐多吃“元宵”(即汤圆),以示春节圆满结束。民谚云:“吃了元宵粑,各人做庄稼”。入夜,城区街道华灯四起,民居厅堂、卧室、厨房、卫生间皆掌灯,通宵不灭。传统习惯整个春节晚间兴玩灯,元宵夜最盛,故又称灯节。是夜,龙灯、狮子灯、采莲船、跑马灯,以及腰鼓队、武术表演队等一齐出动,彻夜不停。每到一处,锣鼓声、鞭炮声、灯歌声不绝于耳。歌词内容多是祝福国泰民安、人寿年丰。这一习俗至今盛行,但参加玩灯的人以中老年人、妇女居多,年轻人过年后纷纷外出打工,无暇玩灯。
清 明 为农历二十四节令之一。瑞昌居民清明节前后三天祭祖扫墓之风仍盛行不衰。农村有些地方还以族姓房头为单位,齐聚族人为祖先举行祠祭或墓祭,然后合族聚餐,谓之“吃清明祭”。清明前后,许多学校还组织学生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或烈士墓敬献花圈,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节日期间,亲友间兴互送咸蛋和糖、酒等礼品。是日,家家大门两侧插艾条,挂菖蒲,传说可“辟邪驱妖”。早餐吃粽子、发粑、咸蛋或皮蛋,中午全家聚餐。旧时还兴饮雄黄酒,而今罕见。赤湖周边村庄还常在端午节前后举行龙舟竞渡,本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今已成为一项群众体育活动。
中 元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七月半”。民间于十四、十五日傍晚,给祖先烧包袱的旧习仍存,只是作为纪念先人的一种形式。
中 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佳节。亲友相馈,以月饼为节日最佳礼品。是夕,常有人家老幼围席而坐,对月谈古论今,品尝月饼,谓之“赏月”。机关、团体也有在此期间举办中秋座谈会、茶话会之类的活动,以增加相互之间沟通。
重 阳 古以九月为阳数,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旧时,民间亦有重阳祭祖的传统,谓之“秋祭”,今已少见。还有一些文人雅士有重九登高、饮酒赋诗之习。今为老人节。有些机关单位组织离退休人员参观名胜古迹或开展文体活动;也有些学校组织学生郊游或野营。
除 夕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日,也有提前一天吃年饭的),谓之“除夕”,意即辞旧迎新。旧时除夕日,民间须备三牲祭品祭拜祖先,谓之“还年福”,今已消失。而今,全家团聚,鸣放鞭炮吃团年饭,谓之“过大年”。仍很盛行。近年来,城镇居民也有人家在餐馆订年饭,以图省事。饭后,长辈给未成年的孩子发“压岁钱”,而今也有晚辈给无固定收入的老人送“压岁钱”的。晚间,旧时全家围炉品茶,通宵达旦,谓之“守岁”。而今则喜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至半夜零点燃放鞭炮后方就寝。
此外,还有些传统节日,如花朝、尝新、三月三、六月六等,渐渐在人们生活中淡忘和消失。
本文由'尧冷桃'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