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
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曰说书,发源于吴中。”评弹这一名词,在1950年首现于上海。
十九世纪中,评弹传入上海。随着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说书市场不断扩大。说书艺人日益增多,书目愈加丰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在上海涌现了一大批轰动当时,影响后世的著名演员和流派创始人。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评弹活动的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在三十年代,“空中书场”(即电台播放说书节目)盛行一时,听书,也就成为了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弹音乐十分优美,其唱腔既有叙事、又有抒情,具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其曲调之丰富,音乐风格之独特,不仅深深吸引了听众,也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兴趣。
本文由'左丘歌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
相关推荐
-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特征,突厥语,内地,流行,一、梅花三弄(笛子)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二、胡笳十八拍(古琴)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
2023-05-07 10:04:45 -
基诺族艺术——音乐
音乐,基诺族,节奏,催眠,基诺族的音乐基诺族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歌舞曲等。民间歌曲:有山歌、风俗歌、猎歌、儿歌、催眠歌,以及宗教歌曲等。山歌:音乐具有抒情性质,内容广泛,多为独唱;情歌中有对唱。山歌的节奏较自由、曲调依字行腔,一曲多词。反复演唱时,词曲略有变化,句尾常运用颤音唱法。常用五声音阶徵调式,调式支柱音为上方大二度和纯五度。风俗歌:包括过年调、贺新房调、婚礼调、丧事调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只限于丧事调)、齐唱、领唱加伴唱(常伴随一...
2023-05-07 09:54:36 -
高山族民间舞蹈
高山族,音乐,节奏,模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和音乐,这种源于生产和生活的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是朴实而奔放的。高山族同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表达他们对丰收、对神灵的感情,他们通过肢体的语言来传达他们的感受,每当举行祭祀仪式,他们都要用歌舞来“娱神”,把良好的祝愿传达给神,祈求神灵的保佑。高山族的舞蹈大多为集体舞,这是与他们劳动生产的集体性分不开的,在生产力低下时,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战胜自然,取得丰收。因此,当胜利时大家...
2023-05-07 09:48:06 -
绍剧
流行,音乐,绍兴,豪放,绍剧即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兴起于清康熙年间,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及上海一带。绍剧著名剧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后,先后发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绍剧名扬海内外。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源出于秦腔,受到戈阳腔、赣剧、徽戏等剧种的影响,并吸收了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余姚腔、新昌高腔以及民间戏曲的特色,逐步发展成为绍兴乱弹。新中国成立后,绍剧的剧目、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绍剧的...
2023-05-07 07:45:07 -
扬剧
江南,规范,音乐,合并,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苏州、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扬剧是以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花鼓戏团用丝弦伴奏唱腔比较细腻,故俗称“小开口”。香火戏原为苏北农村酬神赛会时由男巫(香火)扮演的戏,因有锣鼓伴奏,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大开口”与“小开口”30年代初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解放后,维扬戏改称...
2023-05-07 07:08:51 -
芒康弦子舞的流派和特点
芒康,节奏,盐井,音乐,芒康弦子舞按地区可分为:端庄稳重的盐井弦子舞(包括有上下盐井、曲孜卡、木许、玖龙等地);潇洒飘逸的徐中弦子舞(包括徐中、格南西、麦巴、卡布等地);动作难度较大而轻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包括索多西、朱巴龙等地);自由开放的曲邓弦子舞等。按地域分为:轻快流畅鲜艳的谷地弦子舞;粗犷质朴雄浑的半农半牧区山地弦子舞;古朴庄严的牧区高山弦子加锅庄舞(谐玛卓)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自己的特点。盐井弦子舞端庄稳重,在端庄稳重...
2023-05-07 06:47:34 -
汉剧
三类,琵琶,音乐,世纪,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首创皮簧合流,丰富完善了板腔体音乐的表现功能。其曲牌有四百余首,包括唢呐、笛子、丝弦三类。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琵琶、唢呐、锣、钹等,并夹用马锣的“川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汉剧剧目丰富,号称八...
2023-05-07 06:44:00 -
扬州清曲
江淮,广陵,昆曲,音乐,扬州清曲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流行于扬州城乡及镇江、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扬州清曲起源于元代的“小唱”,是在元代散曲的基础上,吸收江淮一带风行的各种俗曲民歌,加以改造和利用,于明代中叶形成的一种寓于地方气息的曲种。扬州清曲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全盛阶段,无论在音乐曲牌、乐器伴奏方面,还是在曲目唱本方面,都异常丰富,并以其腔调的细腻、缠绵和抒情著称,扬州清曲的曲调、软平、叠落。骊调、楠调、满江红、芦江怨、耍孩儿...
2023-05-07 06:42:08 -
锡剧
东乡,大陆,音乐,三角,锡剧,流行于江苏南部和上海市。由常州、无锡一带的“东乡小曲”(也叫“无锡东乡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而成,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的“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无锡滩簧先进入上海,后来常州滩簧也进入上海,在上海逐渐合流而同台演出,所以一度称为“常锡文戏”。曲调有簧调、老簧调、大陆调、新大陆调、玲玲调、紫竹调、三角板等,大都柔和轻快,富有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伴奏乐器有板胡、月琴、琵琶...
2023-05-07 06:34:44 -
治水之歌《大夏》
音乐,数根,涂山,等待,《大夏》传说是我国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产生的著名的歌舞。大约四千年前,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农田无法耕种,人民颠沛流寓。传说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舜(shún音顺)任用鲸(gǔn音滚)来治水。鲸用筑堤堵水的办法,始终不能制服洪水。后来,舜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用了十年时间,日夜操劳,不敢稍懈,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疏通三江五湖,凿开龙门,让洪水通畅地东流入海。洪水平息后,禹又亲自拉犁开荒,发展农...
2023-05-07 04: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