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思想碎片:公孙龙的《指物论》

  大家都听说过白马非马的故事,而讲这个故事的公孙龙,有一本著作叫《指物论》。这本书写的十 分高度抽象,两千多年来解虽读者甚众,但众说纷纭,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难懂的一篇文字。近百年来,由于有了西方哲学包括逻辑学作为比较对象和解剖工具, 《指物论》的解读有了很大进步,也仍未能完全解开《指物论》的谜团。本文试图从老庄哲学中找到了解读《指物论》的新途径。

  庄子做学问的方法,大致可以借用他在《秋水》篇中的两句概括:以物观之、以道观之。 所谓以物观之,就是对具体的事物进行仔细深入的观察分析。在这一方面,庄子的功夫绝对不亚于以历物十事著称于时的惠施。这是他之所以能用寓言、类 比等形式阐述种种深奥道理而又举重若轻的根源所在。但是,他并不仅仅满足于观物,观道才是他的根本目的。公孙龙著作《指物论》的直接动因,可 能就是庄子《齐物论》中的这一句话: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在公孙龙的《指物论》中,与 指相对应、相比较的非指,就是附之于物的物指;在《白马论》中,与马相对应、相比较的非马,就是有色的白色。

  关于《指物论》的源头,还可由庄子而老子,作进一步的上溯。老子的名可名,非常名是要把 可名之名与不可名的常名区别开来。公孙龙可能从庄子的以非指喻指之非指得到了直接的启示,进而从老子关于可名之名与常名的区分中获得了灵感与智慧。他 要把附之于物的物指与未附之于物的指之间的区别加以详细的阐述分析,把老子关于名可名,非常名的理论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也为自己的离形而言 名的名学研究作一理论总结。

  如果老子关于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庄子关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的思想,确实是公孙龙《指物论》的学术源头之一,那么,关于先秦哲学的研究方法、关于老庄思想在先秦哲学尤其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恐怕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定位。

  首先,关于先秦哲学包括先秦逻辑的研究方法。以前,我们习惯于将古代学者分门列派,然后从所 在门派中寻找其师承渊源,解读其著述思想,而将其他门派的学者视为其对立面;从其他学派的著述中,似乎只能寻找到对立的思想观点。通过公孙龙《指物论》新 源的探索,我们看到了先秦诸子在学术上既有互相争辩的一面,也有互相渗透的另一面。

  其次,关于老庄思想在先秦哲学尤其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老子的辩证思想,庄子的齐物思 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优越地位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老、庄的逻辑思想,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却被视为可有可无。现在,当我们将老、庄的名、指论述 作为公孙龙《指物论》的源头之一时,对老、庄的名、指论述也当另眼相看,他们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也须重新评估;先秦逻辑思想的发轫者, 究竟是邓析还是老子,也同样需要重新研究和认定。

本文由'危如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