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大召前街 塞外古道

  大召前街

  大召前街,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最知名的黄教寺庙大召前的古街。它与呼和浩特城及大召几乎同龄,在400多年的历史沧桑中,逐步兴盛日渐繁荣,蒙、汉、回、满等多族往来如织,成为一时之盛。

  古街见证蒙藏交流

  召就是蒙语的庙,大召前街的兴起,源于蒙藏之间的佛教接触。

  蒙古文《俺答汗传》中记载,名扬天下的蒙古领主俺答汗,在藏历水猴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成遗迹的大都,在大青山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8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壮美的呼和浩特。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即呼和浩特旧城)。3年后,又在城南近郊修建了代表城市灵魂的大召,大召前街随之成为四方客商沿街聚居经营之所,大召的门前和前街整日商贾汇聚、游人如织。传说呼和浩特有7大召、8小召、72个免名召,事实上呼和浩特的召庙还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因此也有传说称呼和浩特召先于城。

  藏教入蒙,始于明中晚期。当时俗称黄教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信徒努力下,影响迅速扩大,受到了当地政权的扶植与明朝中央政权的礼重。其领袖索南嘉措进行着卓有成效的传教弘法,试图将黄教远传四方。

  此时,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势力最为强大,率众西入青海,明廷无可奈何,只好采用怀柔的办法,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听任其在青海活动。

  藏传佛教的介入成为此间汉蒙关系的重要转折。俺答汗在青海接受了黄教的影响,成了热烈信徒。索南嘉措作为黄教领袖,与久慕其名的俺答汗于1578年会见。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这半蒙语半藏语尊号,大意是遍知一切的执持金刚无坚不摧广博得像大海一般的上师。从此以后,西藏黄教领袖开始有了达赖喇嘛的称号。索南嘉措则回赠俺答汗咱克瓦尔第彻辰汗的尊号,意为人间之主、佛教圣人。

  欣然接受赠号的俺答汗对索南嘉措更加尊崇和信任,这很快体现在了蒙古风俗的变化中。俺答汗接受了索南嘉措的意见,下令废除原来萨满教的殉葬等落后风习,并将信仰黄教写入法典。由此蒙古人逐渐抛弃萨满教,改信黄教,促进了蒙古社会的进步,也加强了蒙、藏两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明廷方面认识到索南嘉措的作用和影响后,则借重他搞好朝廷与鞑靼部落的关系。明廷派特使敦请他成功地劝说了俺答汗率众离青海回内蒙古,使得从此明代的西北边疆基本保持了安宁。

  月明楼的传说

  商贾兴旺的名街自然少不了饭馆酒肆。大召前街最知名的饭馆叫月明楼。

  相传当年康熙皇帝率军驻扎于西北边境期间,常常微服私访。某天,他来到归化城,在月明楼就餐,酒饭用毕,店主要饭钱白银八两三钱。康熙知是敲诈勒索,故称没有这么多银子,付不起账。月明楼的店主是当地恶霸安三泰,哪里肯让,当即唆使家奴上前威逼,扬言拿不出八两三钱银子,就剥下衣衫、扣下坐骑。

  就在康熙危难之际,正在休息的月明楼堂倌儿刘三,听到店主敲诈外地客人,内心不平,就分开众人来到康熙跟前,手拉康熙上前向店主讲理,店主当然不肯听。实在没有办法,刘三将自己一年的工钱代为付账,替康熙解了围。脱身以后,康熙下旨严惩了恶霸安三泰,并且降旨召刘三到北京,封官进爵。

本文由'慕谣'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