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直里武风以柔克刚

  赵卸林与武术爱好者切磋技艺

  浙江金华婺城区蒋堂镇直里村人自古崇文尚武,民间文化和民间武术十分活跃,素有民间武术村之称,而村民赵卸林,就是村里武术爱好者当中的佼佼者。

  赵卸林的父亲赵渭渔是直里村的武林宿将,从小寄养在赵卸林的舅公家。当时我舅公家比较富有,经常要外出运输货物,为了能让下一代人担负起保护家财的责任,专门找了一些拳师来教我父亲习武。赵渭渔很有习武天赋,没几年便将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赵家拳打得出神入化,吸引了诸多武术爱好者来拜师学艺。可从小看着父亲打拳长大的赵卸林,一开始却对练拳并不感兴趣,觉得太累太辛苦。直到16岁那年,看着家中来学拳的人越来越多,他很好奇,为什么练拳有这么大的魅力,于是向父亲提出:我要学拳。

  由于当时正在上学,学校离家又远,赵卸林学拳的时间十分有限,只能用周末晚上短短的几个小时,但赵渭渔对于儿子的要求丝毫没有放松。要么学好,要么不学。就这样,在周末的晚上,一个10多岁的孩子,跟着一个中年人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学着一招一式,这也成了赵卸林记忆里最难忘的学拳场景。

  名师出高徒,学成后的赵卸林在当地小有名气,也慢慢地带起了二三十个徒弟。在他24岁那年,直里小学的校长登门拜访,想请他到学校去担任武术老师。得知是为娃娃们普及直里功夫,赵卸林二话没说便应了下来,并拒绝收取任何费用。在这之后,他在调到蒋堂镇初级中学、董村小学等校后,又把教孩子学武术的工作延续了下来,就连学校的老师,也被调动起了学武的热情,跟着学上一招半式后,都要跑来找他切磋一番。

  如今在直里村,有一个武术训练房,村里的武术爱好者经常会聚集在这里相互切磋武艺。而赵卸林,也时常在这里义务教拳。他经常说给徒弟们听的一句话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勤学苦练才能出真功夫。可让他苦恼的是,来这里学拳的年轻人还是少。最近,他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当地有一所学校已经有意向作为直里功夫的传承基地,让他着实振奋。直里功夫以柔克刚,连绵不绝,主要有:七步拳、连环拳、短套、七十二式等套路。2009年,直里功夫被列入第三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由'毕南曼'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