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镇沅蒙古族

  地处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思茅地区镇沅县,居然还有蒙古族村寨。镇沅距离北方内蒙古草原,远隔几千里远,怎么会有蒙古族呢?是有的。就在镇沅县振泰乡界牌村“余家坡”,现在叫“铁家村”的地方,居住着蒙古族26户,140多人。那他们是何时来的?为什么原来叫“余家坡”,现在又叫“铁家村”呢?这里有一个谜。据铁氏谱牒记载:铁氏蒙古族人是蒙古贵族孛儿只斤铁穆耳(即元成宗)的后裔。元顺帝时,铁氏家族名声大振,9个儿子都中了进士,1个女儿嫁给金姓进士,全家共10个进士,故有“九子十进士”的美誉。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到了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诺尔附近)。铁氏不愿随元顺帝北还,取道四川前来投奔云南的梁王。

  途中遇到明朝军队追捕,逃到大渡河泸定桥附近,追兵紧逼、形势危急,于是决定更名易姓、分散逃避,但一时又想不出适合的姓氏。后来看到河里不少游鱼,认为是吉祥之兆,便改姓为“鱼”,为区分主仆关系,把嫡系改为“余姓”,把女婿家由金姓改为“俞”姓,奴婢则改为“于”姓,并统一把籍贯由应昌府改为应天府,全家渡过泸定桥分散逃难不久,明朝军队就尾追到大渡河边,盘问河边种地的人是否见过一群姓铁的人过河,种地人说,只见拿鱼的,没有姓铁的,明军没有再继续追赶。这个大家族分散逃难后,有一部分潜留四川,有一部分逃到大理,后又从大理迁到今景东县景福乡乌木山,这一部分人中有的定居在接近沙坑河的冷窝,一部分人暂住在景东城东面的龙箐,一直住了十代人,当傣族土知府陶府家的庄户,看管仓库。清咸丰以后,陶府衰败才又迁到镇沅振泰乡草皮街。初逃难来没有田地,生活困难,只得四处乞讨。因受不了别人耻笑,再次迁到山沟里栖身,先是迁到界牌山头,后又迁到河边定居,迄今已10代人。因为都姓余,人们就把寨名取为余家坡。民国初年,官府已不再捕杀蒙古贵族后裔,才又恢复铁姓,并把原来的字辈定为15字辈,排后或排中,不取单名。新中国建立后,除了恢复铁姓外,还恢复了蒙古族称,同时将余家坡改为铁家村。因过去不敢暴露族源,服饰婚丧习俗与汉族同,盛行与外族通婚,但仍牢记着自己是蒙古族的后代。

本文由'端木丙'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