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腔
【哈哈腔】产生于河北、山东民间的地方剧种。据艺人传说是由柳子调演变而成。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东、中、西三路,在保定清苑农村流行的是哈哈腔西路。唱腔是典型的宫调式。唱词通俗质朴,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表演程式和方法多数来源于劳动生产,具有清新、刚健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喜剧色彩。主要伴奏乐器以板胡、笛子为主,具有民间打击乐的特点。清末,各地逐步建起一些季节性戏班,在农村巡回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苑县组建了专业性的哈哈腔剧团,曾赴京演出。哈哈腔传统剧目有100多个,在农村深受欢迎。
本文由'艾代芙'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
相关推荐
-
荆楚大地的婚俗礼仪
情况,身份,流行,时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一则荆楚俗语。荆楚的婚俗礼仪,总体上来说是沿习先秦时代婚嫁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古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从《关雎》在湖北婚嫁仪式歌里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管窥荆楚婚俗礼仪的流变。《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是上古婚礼中“庙见”仪式上司仪所弦诵的一首赞词。它描述的是,在婿家祖庙里,一对新婚夫妻...
2023-05-04 09:44:43 -
黄石市大冶人丧葬礼俗
方法,黄石市,大冶,鸣锣开道,本地老者去世,俗曰“老了”,丧事则称“白喜事”,丧葬的旧规很多,家人断气时要纸钱,入殓前要给死人洗澡,但只能洗三下,名曰“抹三把”,人死后至出葬前,由亲人轮换看守,时刻不准离人。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做一天半斋的叫“隔夜起”,当日起散的叫“对灵敲”,出殡时高潮,鸣锣开道,吹吹...
2023-05-04 09:29:04 -
吃寿面
流行,部位,百官,长寿面,我国庆寿吃寿面这一风谷,在南北方都很盛行,湖北省咸宁市赤壁亦流行此习俗,凡有老人庆寿,宴请三亲六眷、至友宾朋,被请者在送贺礼中,必有长寿面一品(此面长约1.5公尺,过去市店有卖,俗称为扯油面)而寿星家宴客,在饮酒尽兴之后,不是吃饭,而是每人给吃一大碗面,这叫吃“寿面”。这种风俗究竟怎么样形成的呢?据传,西汉武帝在位时(公元前140—87年)。一日,帝坐朝无事,与大臣闲谈,说...
2023-05-04 09:17:44 -
布朗族民间音乐舞蹈
流行,思茅地区,布朗族,音乐舞蹈,思茅地区布朗族民歌按唱的格调区分,可分为“摆”、“栽”、“占摆”“东麻”、“摆崩”、“素”、“东算傣”等。“摆”有大摆、小摆两种唱法。为主人贺新房、贺生,为办婚礼的人家唱贺新郎、新娘时唱大摆调;请人吃饭或跟姑娘谈情...
2023-05-04 09:16:29 -
哈尼族民间音乐舞蹈
孟连,结构,流行,思茅地区,思茅地区的哈尼族能歌善舞,按不同曲调来分类,民歌有四类,即:哈巴、阿哧、仪式歌、然古宅。“哈巴”,是歌唱传统古规、道理的,一般称“酒歌”。凡节庆佳节,婚丧嫁娶及祭祀活动,新居落成等场合,多在酒席上边饮边唱以自娱。酒歌有<唱天地>、<唱人生>等。哭调有<离娘调>、<哭诉调>、<出嫁离别>、<媳妇调>等。“阿哧”,属山歌,歌唱劳动与爱情,也称...
2023-05-04 08:40:33 -
取名习俗
方法,傣族,疾病,德昂族,德昂族子女的名字,一般由父母取,有的请亲友取名,目的是希望孩子顺利成长,不生疾病。对生下来体弱多病的子女,家长们还到类房请佛爷再取一个名字。德昂族给子女取名,习惯按属相和排行取名,也使用汉族的十二生肖查(鼠)、包(牛)、衣(虎)、卯(兔)、先(龙)、沙(蛇)、牙(马)、麻(羊)、新(猴)、收(鸡)、尺(狗)、交(猪)。生的那天属相是什么就以什么为名,男性在属相前加“阿”,女性在属相前加&...
2023-05-04 08:09:01 -
侗乡芦笙节
方法,琵琶,泉水,花街,一方山水孕育一方人,每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很多节日。在侗乡,一年中最热闹的要数三年一度的侗家节日——芦笙节。这天最高兴的要数青年男女了,因为这天是他们追寻爱情的好日子,青春少女早早打开竹箱,细心挑出镶金饰的最有特色的侗家服装,奈心的穿戴着。中午,她们戴着闪闪发光的银冠,穿着自制的民族服装,捧着洁白的丝巾聚在错落有致的花街上(花街:用鹅卵石按照一定的花纹镶在黄土路上所形成的街道称为花街)。一群手...
2023-05-04 07:54:25 -
通辽汉族服饰
青年,流行,通辽,汉族,通辽地区的汉族多是清末民初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迁徙而来的,服饰上受上述地区的影响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辽地区汉族的服饰冬季男子多穿棉袍、棉衣,棉裤为腰肥的抿裆裤,扎裤角。衣服多蓝色或青色,夏季色淡,穿大褂为青、蓝、白色。上衣为对襟立领,衣服开合处钉布条编结而成的纽扣,以奇数五五为多,俗称“算盘疙瘩”。女子冬夏季多穿大襟苫膝右开襟大褂,多为红、蓝、绿、白色,开襟处镶绣花边。老年妇女...
2023-05-04 07:46:57 -
松滋说鼓子
松滋县,河市,电台,流行,【松滋说鼓子】民间曲艺,又名说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荆州松滋西斋、街河市、杨林市一带流行。说鼓艺人沿门说唱谋生。最初,只一人打鼓说书,既无唱腔,又无伴奏;后逐步发展为两人演唱,一人打鼓说书,一人吹唢呐伴奏,并与说书人插白答问。唢呐曲牌有"水波浪"、"六字调"、"慈相怜"等。音乐分两大类,即吹奏牌子曲和唱腔曲牌。1949年后,对松滋说鼓进行了搜集整理。1973年又进行了改革,韵白采用松滋县南部方言,说唱并重,音乐吸...
2023-05-04 07:45:44 -
象脚鼓
米饭,流行,用于,方法,因地域等历史原因,德宏象脚鼓和西双版纳象脚鼓形成两大类别,风格各异。德宏象脚鼓分光弄(大)和光燕(小)两种,大的长2米有余,小的长1.2米左右。大者多流行于水傣地区,如瑞丽,声音特别浑厚、响亮、有力,多用于孔雀舞和“嘎秧”群众性舞蹈的伴奏。小者流行于汉傣地区,如潞西、盈江、梁河等地,除用于“嘎光”舞蹈外,也用于“嘎秧”集体舞蹈场面。象脚鼓...
2023-05-04 07: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