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说鼓子
【松滋说鼓子】民间曲艺,又名说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荆州松滋西斋、街河市、杨林市一带流行。说鼓艺人沿门说唱谋生。最初,只一人打鼓说书,既无唱腔,又无伴奏;后逐步发展为两人演唱,一人打鼓说书,一人吹唢呐伴奏,并与说书人插白答问。唢呐曲牌有"水波浪"、"六字调"、"慈相怜"等。音乐分两大类,即吹奏牌子曲和唱腔曲牌。1949年后,对松滋说鼓进行了搜集整理。1973年又进行了改革,韵白采用松滋县南部方言,说唱并重,音乐吸收松滋民歌部分曲谱,除唢呐伴奏外,还增加了管弦乐器,深受群众欢迎。由说鼓艺人沈兴亚改编并演唱的说鼓《老姨妈》,被湖北省电台录音播放;《"苕"老表》参加湖北省百花书会演出,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本文由'是你的晏静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
相关推荐
-
象脚鼓
米饭,流行,用于,方法,因地域等历史原因,德宏象脚鼓和西双版纳象脚鼓形成两大类别,风格各异。德宏象脚鼓分光弄(大)和光燕(小)两种,大的长2米有余,小的长1.2米左右。大者多流行于水傣地区,如瑞丽,声音特别浑厚、响亮、有力,多用于孔雀舞和“嘎秧”群众性舞蹈的伴奏。小者流行于汉傣地区,如潞西、盈江、梁河等地,除用于“嘎光”舞蹈外,也用于“嘎秧”集体舞蹈场面。象脚鼓...
2023-05-04 07:44:36 -
傣族民间音乐舞蹈
傣族,思茅,流行,孟连,思茅地区的傣族民间歌谣音乐分劳动歌和风俗歌两大类,通常是以“赞哈”演唱形式表现出来,以竹笛、瑟伴奏。劳动歌:内容多反映日常劳动生活中的情趣,有《摘果歌》、《狩猎歌》、《欢乐歌》、《拾木头歌》、《打水歌》、《纺织歌》、《破蔑歌》、《穿牛鼻子歌》、《撒秧歌》、《十二马》、《叫魂歌》、《拴牛魂歌》等。风俗歌;范围较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年节、疾病、丧俗、祭祀、贺新房等均有唱歌活动。主要曲目有《满...
2023-05-04 07:36:36 -
跳宫节
集会,英雄,糯米饭,就绪,在云南省的富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那坡等地,每年农历四月间要过跳宫节。各地的节日时间有区别,有从四月初三开始的,也有从四月初八或十一开始的,节日活动连续三天。第一天要称举行请鼓仪式,由那公(寨主)、宫头(总管)等人身着古装,带着准备过节的村民去请那摩(年纪最大的头人)起铜鼓过节。那摩应允后就领着大家到埋鼓的地方,焚香颂经,虔诚祭祀,然后才把铜鼓从地下挖出来,连同祭品一起系在鼓架上,众人载歌载舞,簇拥着反铜鼓...
2023-05-04 07:22:29 -
益阳民俗之地花鼓
流行,组合,又称,音乐,地花鼓又称“对子花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益阳流行。多于春节或重大喜庆节日演出。分一旦一丑单花鼓,二旦一丑双花鼓和多且一丑或多旦多丑群花鼓几种。当地人称丑为“小花脸”或“三花脸”,头戴无边草帽,系白裙,执青折扇,演出时多走矮子步。旦着彩衣裙,戴凤冠,演出时一手舞巾,一手舞扇,多走摇步、膛步、云步和闪步。向有“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梭&...
2023-05-04 06:43:12 -
呼伦贝尔盟汉族民间艺术
呼伦贝尔盟,根河市,额尔古纳市,口语,在呼伦贝尔盟的城镇、农区、林区汉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一般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和农村的闲暇季节,群众文娱活动较活跃。形式主要有秧歌、二人转、单出头表演和冰雕、冰灯、彩灯展览等,近年城市还兴起了焰火晚会。秧歌秧歌表演的形式有舞龙灯、腰鼓、踩高跷、跑驴、划旱船、担花篮、大头娃、耍狮子、戏曲人物的扮相造型等。有些秧歌中穿插活报剧表演。表演者浓妆艳抹,形象夸张,服装五光十色,鲜艳夺目。男女均穿绸缎衣裤,腰系彩绸。...
2023-05-04 06:17:58 -
鄂尔多斯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音乐,节奏,振铃,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鄂尔多斯是举世瞩目的民族艺术之乡,这里的舞蹈以它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魅力,跻身于伟大祖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之林。鄂尔多斯民间舞蹈反映了历史文化、民族团结、生产生活和爱情故事,它深深地植根于鄂尔多斯古老的文化和当今沸腾的牧民生活沃土之中。《筷子舞》雄健有力,节奏强烈,民族特色浓郁,给人以明快、欢乐的气氛。它由四男四女集体舞蹈,间有独舞。男的右手持筷子一把,女的双手各拿筷子一把,以筷子击打肩、...
2023-05-04 04:58:51 -
拉祜族民间音乐舞蹈
催眠,颂歌,镇沅,节奏,思茅地区的拉祜族分布在澜沧、孟连、景谷、镇沅、西盟等县。其民间歌曲可分为:叙事歌、颂歌、情歌、儿歌、催眠歌、丧葬祭祀歌五类。叙事歌:拉祜语称“木哈可”。一般多见于农闲佳节或村寨有婚嫁时,由老歌手演唱,内容多为祖先开天辟地、迁徒传说、民间故事、风土人情、生产节令等。有《牡帕密帕》、《扎努扎别》、《追蜂记》、《祝福歌》、《年歌》、《季节歌》等。颂歌:多以形象化比喻语言表达歌颂的对象,较舒展、奔...
2023-05-04 04:32:13 -
闻名遐迩的“皇会”
音乐,大乐,殿前,恢复,古文化街的“皇会”,也是一个闻名遐迩的传统活动。“皇会”最初叫“娘娘会”。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生日。清代康熙年间,有人倡仪,在海神娘娘诞辰之前出会4天,即农历三月十六日送驾:将海神娘娘和眼光、子孙、斑疹、送生娘娘的头像,送到闽粤会馆天后殿供奉;十八日接驾:将这5位娘娘的木像接回;二十日和二十二...
2023-05-04 04:19:38 -
益阳民俗之狮舞
安化,吉利,马迹,流行,俗称“耍狮子”。按地域分,流行于益阳、沅江一带的称“木柄狮”,狮头狮尾各由两节木柄构成,表演时由两名举柄者随“狮”前耍珠人频频舞动;流行于安化、桃江及南县西部一带的称“武狮子”,表演动作激烈,融健身、娱乐为一体,表演者身着彩裤彩袜,蒙于布制“狮”身内,紧跟手持兵器的导舞者激烈起舞,时而翻腾,时而...
2023-05-04 04:16:42 -
鄂温克族的民俗
汉语,根河市,工具,框架,内蒙古现有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鄂温克"语意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其中主要民俗有:给布:语意为"家谱",按氏族编续。一般每隔20年召集一次氏族大会。由族长主持续写本氏族男性青少年名单。家谱由家族长保管,不得随意打开。每逢春节,族人都向家谱敬酒叩头,以示对祖辈的尊敬与怀念。仙人柱:汉语称"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或桦树皮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门...
2023-05-04 0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