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吊脚楼
罗平县人大河一带为布依族聚居区,房舍多是竹木结构的三层三间瓦屋面建筑(最早的屋顶用茅草或树皮铺盖)。这种建筑多于陡处坡地栽几根木桩,上用厚实的木坊与木板铺成平台,再于其上立柱建房。因底层主柱与上层主桩互不连通,属两个建筑实体,被称为“于栏”式建筑。“干栏”一词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北史•壮僚传》称:
“依树积木,以居其上,曰
‘干阑’……”而近代的人则因其形状颇似傣族居住的竹楼称之为“吊脚楼”。布依族的吊脚楼因靠横木承重,柱子不落地而显得又高又大,一般采用15架梁,木工精细,用暗门稳架,不支砌墙壁,外围用凤尾竹编扎。底层也不砌墙,以木料作栅栏,作关养牲畜之用;二楼为人居住的正间,是布依人待客、吃饭和煮饭之地。火塘大多设在进大门的一旁,在楼板上垫土生火。左右两旁放置布依人家必不可少的织布机,或隔成卧室;通三楼的木梯用一棵整树锯砍成踩坎,粮食、杂物由此搬到三楼堆放;吊脚楼的屋侧常用毛竹搭一讲究的大阳台,风尾竹铺就的楼面可直通阳台。阳台可供人们就餐、乘凉,也可晾晒粮食和布料,兼有客厅和场院的功用。
八大河的布依族喜欢傍水而居,而布依水乡雨量充沛,气温可高达36℃以上。在这种热湿之地生活,吊脚楼可防潮、通风、散热,人居二楼,还可防御蛇、虫等野物的侵害。
布依族一贯追求山好水美之地建造房屋,并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八大河一带的竹木速生易长,但易生虫,故而布依人一生中要盖二至三次房,避免竹木朽坏威胁人畜安全。
布依族建房时,一般要请当地摩公瞧地形、看门向、定日子,祈求消灾避邪,六畜兴旺。此外,布依族的村落边,都有一个龙潭,饮水和节日祭水都取自于此,另须认定一棵树为神树,用作节日祭山,使布依村寨呈现“天人山水合一”的景象,远远望去,吊脚楼掩映于大椿树、芭蕉林和翠竹丛中,古林宁静,自然协调。
新房落成时,亲友们都来贺喜,唱一天一夜的《贺起造》。歌词的大意是主人家如何选地点、上了哪些山,砍回哪些树,如何立柱,如何建屋。主人家搬进新屋,必将大富大贵,多财多福,等等。主人家向客人们敬酒时,又互唱迎客敬酒歌。未婚青年男女们则趁这喜日相聚的闲暇,相约在村旁路口唱情歌《浪哨歌》,互诉相思爱慕之情。
除了吊脚楼外,牛街一带杂居的.布依族的房屋是三间一院的瓦屋面两层建筑,正堂设有“壁挂式”或“香案形”神龛,其房屋样式、屋内设置与汉族相似,区别最大的是布依族善于利用当地河滩上一种天然的砂石砌墙。这种砂石散布于浅滩之上,质地松软,可用斧头削平,也可用木匠的推刨刨得整齐平滑,甚至砌成墙后,还可用锄头铲平修整。奇妙的是,这种砂石经风吹日晒后,会变得相当坚硬,与青石相差不多。为此,早年间一些远在罗平城的殷实人家建房,不用砖或山石,特意从九龙河上取回这种砂石作建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布依族民居已有一些改为砖木结构的瓦屋面楼房,或钢混结构的平顶楼房。
本文由'乌雅树恺'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