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木垒哈萨克阿肯弹唱

  朋友,你到过哈萨克草原吗?你听过草原上的东布拉弹唱吗?若是你有幸光临草原,你一定会被旖旎的草原风光所倾倒,为浓郁的哈萨克风情所折服,更为那优美动听的东布拉弹唱所陶醉。

  盛夏的哈萨克草原,松涛阵阵,炊烟袅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毡房像凝重的白玉,羊群似滚动的珍珠,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夏牧场风光,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暇想。置身其中,常常会听到欢快悦耳的冬布拉琴声,伴随着高亢悠扬的歌声此起彼伏。这些歌感情质朴,内容充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边塞草原色彩。弹唱这些歌典的,是哈萨克民间游唱诗人--阿肯。一年一度的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牧民战胜严冬,庆祝丰收的盛会。

  阿肯,是我国哈萨克族人民对来自他们中间的游唱诗人的一种尊称。严格地说,被尊为阿肯的人,与群众中能即兴作诗的民间诗人或擅长弹奏冬布拉琴,演唱各类民歌的民间歌手不同。阿肯必须是既能即兴作诗,又能自弹自唱,兼有诗人和歌手的艺术才能。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唱歌的民族。优美动人的诗歌,是哈萨克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最集中的表现,阿肯则是诗歌的创作者,演唱者,传播者。在哈萨克民族没有文字时期,劳动人民文化创作的成果,主要靠他们保存,流传。阿肯能编善唱,有见景生情,即兴创作的艺术才能;其作品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便于记诵。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多半由他们去总结、发展。久而久之,哈萨克人民就把阿肯看作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对他们报以尊重和爱戴。此外,由于阿肯过去常常把旧社会反对统治者的罪恶,以及劳动人民的苦难、愤懑和理想、愿望都编入自己的歌中,对邪恶进行鞭挞,对光明进行歌颂。所以千百年来,哈萨克人民一直把阿肯当作自己的代言人,同他们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阿肯弹唱,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阿肯怀抱冬布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哈萨克族的宗法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演变,阶级关系在氏族部落之间的变化;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的特点;草原上不成文的习惯法,各种宗教的影响以及山川地理的名称等等。其中既有社会现象的细腻描述,又有自然现象的生动写实。这些诗歌对民族发展史、民族关系史和宗教史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它又是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

  阿肯弹唱的第二种形式是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对唱含有较量之意,把雄辩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有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它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古老而至今仍盛行的艺术形式。在对唱中,孕育和保存了浩如烟海的诗歌,成为哈萨克文学的摇篮和珍贵的宝库。对唱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在好手云集的草原上,歌手们如果没有敏捷的才思、出口成章的才华、对事理透彻的理解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要在瞬息做到对答如流、以理服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唱双方实际斗智、斗勇、斗才,斗谋。对唱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群众性,这种群众性不仅表现在参加对唱的歌手,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可以自由参加,因此对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牧区所喜闻乐见。如今的对唱,不仅保留着传统赛歌的特点,而且赋予了新的内容。每逢节日和喜庆活动,草原上总要举行阿肯弹唱,人如海,歌如潮,琴声悠扬,歌声嘹亮。这草原盛会,是阿肯大显身手的机会,也是他们赞美新生活,歌颂新气象,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式。这种弹虽唱会常常把远近的牧民吸引过来,有时弹唱进入高潮,通宵不倦,赛歌双方相持不下,听众喝彩助威,乐而忘返。

本文由'怀雨晨'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