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回族人的生活起居习俗
回族使用汉语汉文,其语言基本上保持西北各省方言特色,由于地缘与宗教关系,还夹杂有塔城方言和少量阿拉伯、波斯语,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词语及宗教词汇。有些回族人兼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民族的语言、文字。
服饰:回族人传统的衣饰,年长者多穿黑色布料外衣,喜穿白衬衣,青色和棕;色坎肩中老年男子常戴白色小圆帽。老年妇女多着青色服装,布料多为平绒和条绒,白袜子,平绒或条绒布鞋,扎腿,蒙白色盖头。青年妇女喜穿大襟绣花外衣、绣花胸兜、扎绣花围裙。喜戴首饰,多戴耳环、发卡。已婚妇女要盘发(或梳两条辫子),蒙黑色盖头或戴白布深檐圆帽。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的服饰有很大改变,中青年人的服饰同汉族人相似,唯老年人和一些农村妇女,仍然保持着回族服饰的某些传统特点。
本文由'傅盼之'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
相关推荐
-
布尔津柯尔克孜族民俗
柯尔克孜族,丰盛,酸奶,文字,柯尔克孜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伊犁州现有17047人。柯尔克孜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新中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有的地区也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柯尔克孜族主要经营牧业,兼营农业和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手工业。他们的衣食起居具有游牧生活方式的特点。柯尔克孜族好客,凡有来客,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招待并拿出最好的食品待客。...
2023-04-17 10:20:57 -
布尔津蒙古族
蒙古族,条件,毡房,满族,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
2023-04-17 09:56:36 -
布尔津众骑纷争来“叼羊”
奔驰,食道,主持人,抢先,叼羊,是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经常举行的一种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它在激烈的竞技中,充满着惊险与欢乐,场面壮观且极富民族特色。开始时,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接着,主持人献上一只两岁左右的割去头蹄,扎紧食道的山羊,放在草地上。宣布比赛开始,参加者纵马蜂涌而上,马快者抢先一步把羊俯身抬起,或夹在蹬带下,或驮于马背上,不择道路地狂奔。其他骑手紧追不舍,飞马上前争夺。通常约有数十骑,多者上百骑围成...
2023-04-17 09:55:16 -
台湾民俗穿耳
青年,撕裂,人为,高山,在高山族男女青年中还有穿耳的习惯,如今只有女子穿耳,男子就很少了。穿耳的目的如同汉人的一样,为了戴耳环。但高山族人穿耳不仅在耳垂上穿孔,而且还要在耳轮上穿孔。悬挂的装饰物不是金、银而是竹管、贝壳和铝盘,竹管上有精细的雕刻,在竹管的一端用丝线穿一串琉璃珠,并结扎在头发上。有的耳饰是大木环,因为太重,常常把耳朵下部撕裂。平埔人为了扩大耳孔,就不断加大竹节,以至于耳大垂肩,这却成了平埔人心目中的美男子。黄叔(王加敬)在...
2023-04-17 09:51:09 -
澳门的恋爱婚嫁习俗
青年,吉利,中国,请求,澳门居民的96%是华人。虽然400年来澳门被葡萄牙占领,但其民间习俗仍基本上保留着中国的传统,尤其是婚嫁和岁时节庆等风俗。长期以来,澳门的男婚女嫁一直遵循着“父母之命,婚妁之言”的旧俗。先由媒人说亲,互相交换时辰八字,经过算命先生的占卜,双方认为“门当户对”后,男家就下“鸾章”(聘书),送聘礼。聘书上行文多是称赞溢美之词,如“岭...
2023-04-17 09:46:49 -
生肖虎的文化意义,生肖虎的象征意义
创造,数量,老虎,语言,谚语,有人说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为内容的谚语数量众多,流传广泛,是广大群众所创造并喜闻乐见的富有气息和情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兔子不吃窝边草等等。与老虎有关的谚语也十分丰富,这些谚语有的反映了谚语,有人说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为内容的谚语数量众多,流传广泛,是广大群众所创造并喜闻乐见的富有气息和情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如&ldqu...
2023-04-17 09:19:07 -
关于十二生肖的成语大全----狗
咀嚼,人为,语言,价值,狗狗是最早与人类发生密切关系的动物之一,因此,在我们的语言里,许多时候都用狗字去比喻事物,内容丰富多彩。骂人不守规矩,横冲直撞似疯犬之乱闯,称之为疯狗,骂人见色眼眯则称疯狗目;称人怪异说:狗怪,做人守本分曰做狗就吃屎,讥人妄想说:饿狗想吃狗狗是最早与人类发生密切关系的动物之一,因此,在我们的语言里,许多时候都用狗字去比喻事物,内容丰富多彩。骂人不守规矩,横冲直撞似疯犬之乱闯,称之为"疯狗",...
2023-04-17 09:13:54 -
布尔津锡伯族—西迁节和抹黑节
锡伯族,伊犁,世纪,西迁节,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
2023-04-17 09:10:46 -
布尔津塔塔尔族民俗
塔塔尔族,土豆,塔塔尔,奶油,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勒泰语系。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进餐时,每个人面前都放一块小手巾,用以擦拭嘴、手并防止食物溅在衣服上。全家人围坐一圈,中间餐桌上放一块餐布,吃饭时习惯用勺子、刀子、叉子。上茶、上饭,要先送给长者,然后再按年龄大小先后递送。饭毕要做巴塔(祈祷)才算就餐结束。塔塔尔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中午为正餐,早晚为茶点,日常饮食离不开面...
2023-04-17 09:09:18 -
(春节习俗)正月初三花山节
山一,杆头,苗族,青年,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屏边苗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
2023-04-17 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