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荔波青瑶“凿壁谈婚”至今不改
少数民族风俗很多,耐人寻味令人捧腹的也不少,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经济文化全国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民族之间交往面的扩大和交往频率的提高,被同化已经形成一种趋势并且势不可挡。然而,处在深山老林之中的荔波县青裤瑶的“凿壁谈婚”却依然保留至今,并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
其实,青裤瑶的“凿壁谈婚”也是慢慢演变过来的。在这之前,青裤瑶时兴的是“打奔抢婚”。很久以前,荔波青裤瑶每个寨子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打奔”坡,每年分上、下半年各举行一次“打奔”节,也就是男女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日子。每当“打奔”节来到,未婚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齐聚“打奔”坡,三五成群开展连袂歌舞或相向对歌,在悠扬的歌声中和恰意的舞步里交流情感,若女方中意便有意唱“输”给男方,于是“输”的女方遂被“赢”的男方抢为娇妻。由此称为“打奔抢婚”。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母系氏族”的过时,青裤瑶人婚恋中的剽悍之气日退,缠绵之情日增,“打奔抢婚”便顺应时势演变成“凿壁谈婚”。
与“打奔抢婚”不同的是“凿壁谈婚”不分季节、也不定时日,一般家里女孩长大成人,达到婚嫁年龄时,母亲便安排女儿睡到由喷香的红杉板围嵌而成的“寮房”中去,也就是青瑶“干栏式”吊脚楼上紧靠正门的厢房。父亲随即在紧挨路边或楼梯旁的板壁上凿一个和鸡蛋大小的圆孔,瑶语称为“K笛”, 汉语译为“青春孔”、“谈婚洞”。每当月明星稀月上树梢头时,本寨或临近寨子的小伙子便到姑娘的“寮房”前弹起独弦琴进行探婚,如果姑娘睡熟没有反应,多情的小伙子便用随身携带的筷杆插入“K笛”中,一边唱起古老缠绵的情歌《金姨》,一边轻轻地将姑娘捅醒。此时,假若姑娘也对小伙子有好感,就将插进房来的筷杆温柔地抽进房间,隔着板壁透过“谈婚洞”向男方窃窃私语,打土电话传递心声。如果姑娘讨厌小伙子,就会将筷杆推出房外,等待回音的小伙子知道这是姑娘拒绝交流的信号,便会知趣地悄然离去,今后也不会再来打扰。
而那些彼此有好感的年青人,有了第一次接触后,则隔三差五通过“谈婚洞”进行接触和交往,增进了解。一段时间后,双方感情有进一步的发展,姑娘就打开大门让心上人登堂入室,两人从始不再隔墙打土电话,而是偎依在火塘边促膝深谈,此时即使女方父母听见动静也假装不知,若无其事,不仅不起来干涉,还暗暗地庆幸女儿找到了如意郎君。 这样的景况过了一段时日后,当姑娘与小伙子的感情已发展到能谈婚论嫁时,便大胆地唱起“金姨嗨!金姨嗨!我俩己交心又交肝!我们要丢“玩表” 给小班(辈) !您快去求您的舅,快去问您的娘,快去请寨老择个好天好日!我好上您家木楼去洗筷洗碗! ”等《碗筷歌》,试探如意郎君的诚意。
本文由'实清涵'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