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高青义行善举

  捐资利民 李耀泰,大李家人,增贡,同治年间捐资修城,工程完毕,获议叙六品衔。光绪十六年、十七年两次携款入江浙迁民局,并帮助事务,规划街巷,条理分明,便利群众。

  捐资助校 1920年,雨水过多,位于施家庄北的庙宇、学校相继倒塌。施家庄陈庆裕,字吉甫,是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足的开明人士。响应拆庙建学校,此议得到村民的赞同,但经费、木料不足。陈吉甫为建学校捐出400块银元、伐献10多棵树木。新校建有北屋5间、南屋3间、伙房两间及院墙、大门。该校称施家庄初级小学,实行1~4年级全日制教育。先后由施家庄、小王家庄、小于家庄、顾家庄、邵家庄等村的孩子在此校就读。民众对其捐资之举交口赞誉。

  建校兴教 1926年,杨坊村杨文秀将自费建的一完整院落捐献给村里作为学校。有北屋5间、西屋3间、东屋2间及大门、院墙。又将自己的13亩地捐为学田,在村里出租,所收租金作为校舍修缮、校具购置、办公费、教师薪俸外奖金。村民感其行,送“万民伞”以彰之。1933年,村里又在学校院内立碑以志。

  义务办学 1928年,青城县香姚村张茂长,自费建房5间,义务办学校。收容本村及邻村的40余名适龄儿童入学,由九户联师肄业的侄子张子发任教师。其校规、课程设置、学制与国民小学同。至1932年,该校未收分文学费、不要点滴报酬,且教育质量较高。此事在青城县影响较大。时县长彭德尊率众将其亲书“雅意做人”的匾额悬挂其门,并赞扬他是青城之武训、义务办教育的楷模。

  拾金不昧 1936年4月9日早晨,仁里乡大于村于李氏拾到一笔巨款。过了几天,她听说本村的刘振清和于振耕合伙做买卖粮食的生意,于振耕将携带的三月十七日的卖粮款酒后丢失。刘误解了他,为此两人吵架不休,于李氏得知后立即将钱送还,两人感激之余,赠送“拾金不昧”匾额以彰其德。

  仁心行义 亭子李村李玉魁,16岁那年,父母兄嫂相继病逝。他与妻子带着10岁的弟弟、3岁的侄子长有艰难度日,待侄如亲生。侄子13岁时,带玉魁之子富贵给舅父拜年,其舅拆看两个孩子的棉衣,见长有的是新棉绒,而富贵的却是破棉絮。有一次,李玉魁去码头街,路见傅家孤儿小安子,三九天身着单薄,嘴角冻得发青,便脱下自己的棉袄送与孤儿。本村患重病的李玉林,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李玉魁不但主动义务帮其耕种收割10多年,而且还掏钱请李兴绥用家传密方给李玉林治病。李玉林病故后,尚能自理的老太太欲将宅田送归玉魁,被谢绝。民国末年,李玉魁被民众选为码头镇乡长,他以子女多、家务繁、恐负众望而婉言拒职。

本文由'司徒嘉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