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石泉传统民间舞蹈—火狮子

  石泉舞火狮子产生于民众的劳动之中,据考古调查,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在秦巴山地、汉水流域繁衍生息、人们常与百兽率舞。今石泉城关马岭坝、长安坝、毛家湾、池河镇谭家湾、后柳镇八亩地就是保存遗物较多的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时期遗址,从文化堆积层和石制器具及陶灶等看,当时这里的农业较发达、先民聚居时间较长。石泉境内群山环绕、山大沟深、先民在劳动生活中必须依靠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勇气同自然抗争、与凶猛的野兽搏斗。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战无不胜的兽中之王——狮子便成为先民的一种图腾崇拜。人们用树腾和草、麻制成狮子模型放在门前,震慑野兽、降妖除魔。节庆日,人们顶着狮头,披着狮皮模仿狮子的动作舞蹈狂欢,以祈求平安、幸福。随着秦、汉、明、清时期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带来了新的文化基因。南方舞彩狮的传统风谷和舞狮技艺传入石泉,在与土著人的长期交融中逐渐产生了一种南北兼容、极具石泉特色的舞火狮子。舞火狮离不开火、即烟花。火狮子是由山上野生的刺滕、蔑、桐麻等制成,经久耐磨,防火烧。每年春节和大型祭祀时才舞火狮子。传说石泉舞的火狮子是天宫里南天门前的两只看门神狮的化身。因此舞狮前班首要念经、祈祷神狮下凡给石泉的火狮子赐予神奇的力量,舞狮者也要沐浴、祈祷。火狮出行前,官府、商会、各家各户要下请贴请火狮子上门表演。当夜幕降临、火狮子伴着欢快的锣鼓点、在无数竹筒烟花的喷射下跃然而起,来回不停地摇头、摆尾、翻、滚、跑、跳、舞得可谓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将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千百年来,舞火狮子除娱乐外,在石泉民间一直有祛病、消灾,祈求平安、吉祥的讲究。如春节火狮子舞到主人门前,若主人祈求儿女,便请其到床上打滚;若主人孩子生病,就把小孩从狮口递入腹中,又由屁股后送出,意为孩子重生;若主人儿子参加科考,狮子就被请进堂屋,班首用手按住狮头高声喊到:“狮子头上九个包哇、保佑全家身体好哇!”、“狮子来到大门前呀,保佑公子点状元呀!”等。舞狮者历来在石泉享有较高声望,因为不但要求能舞会跳、身板好,还要识文断字、才学高。石泉舞火狮子不单是迎着烟花狂舞,同时还要根据主人出的各式各样千巧百怪的节目进行应对表演,真是集智慧、勇气于一身、聚舞蹈、杂技于一体极具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与知识性,深受民众喜爱。

本文由'空卓然'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