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生活习俗
1、饮食:主食向以大米为主,早晚两顿吃粥,中午吃干饭。农忙时,下午送点锅巴、炒米或别的吃食给在田里干活的人打尖,谓之“吃晚茶”。沿江洲区有时早晚餐吃玉米糊。汤沟区农家习惯日食三顿干饭。圩区人喜欢把7成糯米掺和3成籼米,用水浸泡,磨成粉 状,蒸成团子。吃食时,把它切成片,用油炒,放点糖,香甜可口。春节前夕,蒸糯米饭,晒干,炒成炒米,把花生、芝麻分别掺在炒米里,做成花生糖、芝麻糖,成为孩子的节日糕点。腊月腌肉(或鱼、鸭等),晒干,称作“腊肉”。陡沟区农家有食“腊八粥”之习,即用糯米加莲子、桂圆、腊货、大枣,煮粥、合糖食之。城乡部分居民早上喜欢上街,吃点油条、小饼、五香蚕豆之类。
解放后,食品增多,水果进入百姓家。1971年春节无城建成自来水厂并供水。以后,襄安、石涧、白茆等镇也陆续建成自来水厂。
2、服饰:解放前,服饰土布居多。冬季贫者穿棉袄、套裤、夹裤和布鞋,戴狗套贫帽。 极贫者,几人伙穿1件衣服,夏季腰间仅围土布大手巾。绅士穿皮袄、皮袍,外罩黑绸褂, 戴瓜皮帽,着黑绒棉鞋。妇女头裹黑包头,身系围裙,脚穿青布鞋。少数女性青壮年穿旗袍,戴耳环(或金或银),用簪子(或金或银)簪发髻,套手镯(或银或玉)。读书人多着中山装,也有青壮年西装革履的,也有穿长衫、戴共和帽的。
解放初,男服多为蓝色、黑色,女服花色较多。70年代多穿化纤、毛织品,80年代花色纷呈,衣、衫、鞋、帽的款式日趋新颖。
本文由'鞠乐生'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