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用石镇宅的习俗
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腰站村是清皇室爱新觉罗氏肇氏家族聚居地。他们在建住宅时,房基四角要选择坚硬的较大石板奠基,以此为柱础石,今建砖瓦房无梁柱,即用此石作基。新房框架砌成后,主人要举行上梁仪式。仪式中,司仪人要挑选五色石(大小如指盖),拌上五谷杂粮在房屋内绕墙壁扬撒,剩余部分撒于房屋内地中央。有的人家不用五色石而用砸碎的铧铁小块拌五谷杂粮扬撒,也有的甚至用硬币,不用石和铁。新房建成后要套院墙设院门。如果墙院的大门朝向冲着街巷、公路、塔、庙宇、险山恶岩、怪树以及邻人屋脊或门户等,就在大门口左侧立一块“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这块奠基石一般是1米多高,0.3米左右宽,石上还拴条红布条子。腰站肇氏满族的这种用石镇宅习俗,在新宾各地农村满族中较为普遍。
这种用石镇宅的习俗,原本是汉族文化,后来才被满族接收。满族的先人在进入辽东之前的较长时期里,基本以渔猎经济为主。夏季居无定所,冬季穴冢而居。这个时期还没有接受更多的汉文化。至明代初期,建州女真人南迁辽东后,受中原经济文化的影响,逐渐以农业经济为主,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以后才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汉文化,建州卫李满柱进入新宾后,在原高句丽山城的基础上,重新修建佛阿拉山城,已见接受汉文化的建筑习俗。待到清太祖努尔哈赤家族修筑赫图阿拉城时,其殿堂楼阁,规模宏大,是明廷派来风水先生主持修建的,这时才将汉族的建筑习俗迅速传给了女真人。因此,赫图阿拉城中官衙与民宅的建筑,也即兴起了用石镇宅习俗。
满族贵族进入中原以后,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中,进一步吸收了汉文化。尽管清政府三令五申严禁满族人习汉俗,并采取了许多措施保持满族传统,但仍然无济于事,满族还是渐染汉习。据清代笔记记载,清初康熙年间满州将军拜音达礼年因其宅与寺庙的宝塔相通,常常闹鬼,而向龙虎山求救。途中,拜音达礼年遇一道士,道士说他有办法,于是索来笔纸,给将军书写了“泰山石敢当”五个汉字,让将军回家将这五个汉字刻于石,并立于门前左侧,可保阖家平安。于是,此镇宅驱邪之法在满族人民中传而广之,多有效仿之人。
“石敢当”的埋立不是随便而为的,它有一定的规矩。从古至今,民间建住宅最讲究的是大门的朝向。俗有“大门朝阳,子孙吉祥”、“大门朝南,福享不完”之谚。但是,如果因环境近使大门不能朝南,就得将大门的一侧缩半尽或一心,而使大门斜向。这样就需要在门前立“石敢当”。“石敢当”一般要求高四尺八寸,宽一尺二寸,厚四寸,埋土八寸。据《鲁班经》载,具体制做和竖立石敢当也有规定:“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五龙日、五虎日”。五个龙日指甲辰日、丙辰日、戊辰日、庚辰日、壬辰日。五个虎日是指甲寅日、丙寅日、戊寅日、庚寅日、壬辰日。立石时,只许家人培土,不能让外人看见,可见立石敢当具有神秘的色彩。
这种“埋石”镇宅习俗,早在汉代即已风行。汉代淮南王刘安编写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有“埋石四隅,家无鬼”的记载。而到了唐代,民众与风水先生对质地坚硬的沉重石头更是十分感兴趣,认为它具有神性或魔法,所以用石头来镇宅,能镇压一切妖魔鬼导和灾难祸事。敦煌民间奇异的“用石镇宅法”的建筑习俗,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埋石也好,立石也好,撒石也好,这种风俗皆源于远古时代对石头的崇拜。石头崇拜是人尊崇和信奉超自然体的石头,它也具备宗教信仰的基本要素。用石镇宅法,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都对所信奉的对象——石头进行祈求和感恩,并由此才产生了上述种种风俗仪式。在旧社会,主持这种风俗仪式的是民间的风水先生。
石头是人类最初的生产工具和战斗武器,直至科学发达的今天,石头仍是人类的生产工具,如碾、磨、磨石等,人们仍在利用石头为人类服务,人类在长期制做和使用石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石头的神化和崇拜意识,认为石头能创造安定和幸福,能镇一切疾病和邪恶妖魔,相信石头能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安全。再说,石头的品格也值得人们尊敬和赞美,它质地坚硬,不怕风吹寸打,不畏风雪严寒,人们甚至以“坚如磐石”来形容朋友友谊以及坚贞的爱情,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表达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情操,石头甚至成为古时文人和风云人物的思想品格的象征,因此,有许多诗人词家写诗作词歌颂石头,赞美石头。无怪乎,千百年来,人们对石头崇信倍至了。
本文由'惜香小公主'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