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月份和日期表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月份和日期表

  春分时间:3月20-22日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夏至时间:6月21-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秋分时间:9月22-24日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2019年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冬至时间:12月21-23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关于节气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干支历法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节气,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一岁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斗柄绕东、南、西、北转一圈为一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北斗斗柄指向确定的节气,是天体运行的自然结果。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把一年总天数分成二十四段,每段约15天;每月有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平气法”用测影确定日短至的冬至日,再到下一个冬至日之间的时间段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用以反映黄河流域的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平气法”是时间平均法,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与实际天象不符。“平气法”划分出来的节气,以冬至为起始,终于大雪。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所以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本文由'佴寄波'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