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 小暑大暑是不是伏天

  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小暑大暑是不是伏天

  含义不同: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天气比小暑更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时间不同:

  小暑每年公历7月6至7或8日;

  大暑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三伏天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小暑大暑三伏天哪个最热?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而最热在中伏,正好是大暑期间。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并不出现在夏至,而是出现在夏至以后的“三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就出现了有些年份整个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 天的情况。

本文由'静涵酱大魔王'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