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每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三伏天有多少天

  每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

  每年三伏天有多少天

  30或者40天。

  正常情况下三伏天主要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般初伏为10天,末伏也为10天,中伏20天,但中伏每年的时间长短是不相同的,需要查历书计算,根据庚日出现的早晚而影响中伏的长短,有些年份为10天,有些年份为20天,尤其可知三伏天的天数需要根据实际的年份进行推算,一般为30天或者是40天。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的日期怎样确定

  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三伏天到来怎么吃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尤其是三伏天期间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症状更是对脾非常不利。

  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另外,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本文由'曾之容'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