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是什么意思 出伏要注意什么
出伏是什么意思 出伏要注意什么
出伏的意思,指的就是出了伏天,伏天结束,秋天快要来临。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诗云:“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是古诗文中对出伏的一道记载。
出伏要注意什么
1、外出防风
随身带超薄外套或围巾披肩,早晚、雨后的天气凉爽,防止受风。
2、睡时防寒
睡觉时候保护腰腹后背,少睡凉席,避免受凉导致身体僵硬,颈椎不适。
3、秋瓜坏肚
西瓜、香瓜等伏天解暑的水果要少吃了,寒凉伤脾胃,容易腹泻。
4、秋补有道
天气渐凉,胃口便也开了,可以吃炖煮的肉类或涮锅子来补秋,不要太过油腻,令消化不良。素食者可多吃五谷种子和根块的土豆、南瓜一类。
三伏天易患疾病
1.缺水肾
三伏天酷暑高温,人体易出汗,若补充水分不及时,大量水分就会通过皮肤蒸发,使得排尿减少,出现尿液浓缩的问题,一些难溶解的物质易在膀胱中沉淀结晶,形成肾结石即“缺水肾”,男性更为常见。因此,不管在空调屋还是室外,都要注意勤喝水、多喝水,专家推荐的每天饮水至少要达到1200毫升,不要等到渴了再去喝,随时补充更有利健康。另外,尽量用白开水、菊花茶、绿豆汤等饮品来替代饮料,尤其在运动后,可以通过喝糖盐水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2.啤酒病
大排档是夏季夜晚的一道风景线,而冰镇啤酒则是每个饭桌上少不了的“抢手货”,但是边喝边聊,很容易喝过量。啤酒中的乙醇不仅会伤肝、肾,还会对心脏造成影响,我们称之为“啤酒病”。加上啤酒属酿造类饮品,嘌呤较高,长期饮用还易诱发痛风。但啤酒并非一无是处,它因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热量,被形象地称为“液体面包”。专家建议,成人每次饮用量最好不超过300毫升,一天不超过500毫升,温度在12℃——15℃为宜。喝啤酒前可适当吃些主食和蔬菜填充胃容量,因为这些东西热量不高,又含有碳水化合物,可以加强代谢,不易醉酒,还能对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冰箱胃
夏季天气燥热,不少人习惯在冰箱中“囤食”,但很多家庭的冰箱都没有定期清理,熟食、蔬菜、水果等交叉摆放,很可能使冰箱内的某些细菌超标。尤其是大肠杆菌易在湿冷的环境中滋生,从冰箱取出食物后就马上吃,细菌容易入侵肠胃,出现胃不舒服甚至胃疼、腹泻、呕吐等症状,吃出个“冰箱胃”。因此,冰箱中的食物,拿出来最好放到常温后再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冷藏时应用不同的容器分装,避免细菌滋生。如果出现因食用冷藏食物“生病”的情况,可以喝些温热的大米汤、苹果水和胡萝卜水进行控制;如症状无法缓解,则要紧急就医。
4.冰棒脸
冰棒等冰饮制品是夏季最受追捧的“明星食品”,但它们极易刺激人体的肠胃道,导致各种消化酶减少,尤其是孩子和肠胃比较脆弱的人群,多吃冰棒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发生紊乱,出现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造成脸色发黄、暗晦,称之为“冰棒脸”。喜爱吃冷饮的人们可以尝试自制,健康又美味。如将香蕉去皮后,用竹签串成串儿,放入冰箱短时间冷冻后就变成了天然香甜的“香蕉棒”;或是将牛奶放入冰箱冷冻,待冻成块儿后拿出来敲碎,加入水果块和坚果就是自制的营养美味沙冰。
本文由'是典丽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