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龙抬头节日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龙抬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以此来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西方人称之为“天蝎座”),角宿为龙的角。每当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故称为“龙抬头”。
龙抬头的由来传说
关于龙抬头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问兴云布雨。从此,民问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第一,引龙。每逢二月二日,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的人就起床了。人们用灶灰撒在院落里,一左一右各撒成两个大圈。然后再由堂门撒到大门,最后到井台或水缸边去绕一圈。这就是所谓引龙。也有的地方是一大早到井里去担井水,家家户户争先恐后,人称为“挑福水”。总之,引龙的目的也就是引福避祸。
第二,照虫。在北京等地,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的谚语流传,讲的就是每年二月二Et人们的照虫活动。照虫活动一般是在二月二日晚间进行。届时,人们就将过年祭祀时用剩下来的蜡烛,点着后,到室内四处墙角僻静处照一照。人们认为,这样一照,蝎子、蜈蚣等将要随春天而复苏的各种毒虫,就会因亮光的晃动和油烟的熏射而掉下来死去,从而达到驱虫的目的。东北等地,则流行妇女用绵制成鸡形,悬挂在室内,以此来达到“避蚰蜒(y6u yon,音由言)、制虫蚁”的目的。还有的地方,在这天清扫房屋。照虫活动,就是在新春之际进行清洁卫生,以保证身体健康。
第三,剃龙头。北方地区,男子与儿童都要在这天剃头剪发,称之为剃龙头,取龙抬头之意而来。据说,北京的小孩子在这天都要背上书包上学堂和书房,叫做“占鳌头”。这天,各地还流行妇女忌动针线的习俗,免得伤了龙眼。
第四,祭虫及其他。每逢二月二日,江南地区家家户户把陈年的糯米、玉米、高粱、荞麦等磨成粉,制成寿桃、卷团等各种果子状,还有的捏成鸡、狗、猪、牛、羊等动物状,蒸熟后,插上青竹梢,黄昏时分送到田头,或插在自家坟边。据说,“百虫之神”吃了之后,就不会再去吃田里的庄稼了。苏杭等地,人们认为这天是土地公公生日,所以官府民间都要设香案、举香火、拜祭土地神,祈求保佑一年丰收。此外,成都等地的人们,还有外出踏青的习俗。人们在野外欣赏春色,尽情玩乐。
总之,这些活动,都是围绕着天气转暖后。人们准备进行农耕播种和讲究卫生、驱除害虫等主题而进行的。
龙抬头和雨水
中国华北地区沉传着“二月二龙抬头”的农谚。有一种说法是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是天上主管雨水的龙王露头的日子,这二天要下雨。
每年“雨水”前后,即所谓“龙抬头”之时,由于天气渐暖,冷热空气对流而形成的积云慢慢增多,平均气温也稳定回升到摄氏零度以上,降水量确实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表示雪不再下了,少雨的冬季已经过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寥寥二十字维妙维肖地将细雨霏霏之夜展示出来。姹紫嫣红的春色,多半取决于春雨。它是大自然的高明“化妆师”,人们期待着绵绵春雨顺遂人意地飘洒。
本文由'府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