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0清明是农历几号
2020清明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0清明是农历几号
2020清明是农历三月十二,阳历是4月4日。
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也就成为清明的别称,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流亡国外19年。一次路过卫国时,重耳和他的随从被人追杀,逃到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又饿又累,瘫软在地上走不动了。随从介子推看到重耳这般狼狈,他狠心地咬紧牙,跑到僻静处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烤熟后送给重耳。重耳饥不择食,狼吞虎咽,片刻吃了个精光。他再看介子推,发现他长袍下面血迹斑斑。介子推掩饰不过,向重耳说出了实情。重耳感动得泪水直淌,对周围的臣子说:“将来即位之日,定不忘前情,重加封赏。”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当了国君,人称晋文公。文公即位后,一一犒赏了当年跟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重耳面前为介子推鸣不平,并在他的宫门上挂了一封信提醒晋文公:“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腹。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晋文公看过这封信,深感内疚,马上派人去召介子推,请他出山受封赏。但介子推推辞不去,并和母亲一起隐居到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避而不见宫使。这时,有人对晋文公建议说,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着老母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三天三夜的大火,把整个绵山烧了个干净,却不见介子推母子。殊不知介子推宁死不愿下山受封,他和老母抱着一棵枯柳一同烧死了。晋文公大哭一场。为了尊敬介子推的品德,晋文公把他们母子安葬在绵山,立庙纪念:改绵山为介山,并下令以后每年到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全国禁止烟火,寒食三日。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节习俗
春游踏青
唐代时,在寒食、清明、上巳的好春时节踏青成风尚,「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唐·唐彦谦《上巳》。按:「火雨」指举新火的清明节下的雨。)北宋大臣欧阳修说「踏青寒食追游骑」,蔡襄说「节候近清明,游人已踏青」,寒食连清明时节,正是踏青时节。
清明节上坟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节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酰酱。官府祭厉坛。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
插柳
又称“挂柳”。清明挂柳的习俗民国以前在北方、南方、西北、华东均流行,今尚存其遗风。无柳树则以其他树代替。其法于清明节折来柳、桃、抽、橘、枫、柠檬等树枝叶,或挂于门首,或缀于头、腰、衣扣之上。人们认为,袖、橘、柠檬等枝叶香味浓烈,可以消毒隔晦,而桃、枫枝叶则可以“御鬼”,这是迷信的解释而已。
本文由'神古巍奕'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