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立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日是几月几号
为什么设立文化遗产日
为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因此设立了文化遗产日。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我国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日是几月几号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由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的意义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图标采用金沙“四鸟绕日”,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各民族自治区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 CULTURAL 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
中国文化遗产日图标表达了我国人民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我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太阳鸟的寓意和象征
图案的正中描绘的是顺时针旋转的太阳,一共放射出12道光芒,象征12个月;周围逆时针飞翔的四只鸟,象征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鸟的脚为三趾,即所谓“三足乌”,或许与“金乌负日”的传说有关(金乌背着太阳在天上飞行)。
图案的来源是古代蜀人的一个金饰,而这个金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发掘,而是由建筑工地的渣土中拣出来的,大致是在商周时期制作。制作的时候,先用自然砂金热锻为金箔,然后用坚硬物刻划图形而成。
商店巴人居住在今重庆一带,蜀人居住在成都一带。巴蜀交战,巴被蜀灭掉。《华阳国志》记载,蜀国的王朝兴废依次是蚕丛(图腾动物是长条眼睛的蚕)、柏灌、鱼凫(fu,图腾动物是鱼鹰)、杜宇(图腾动物是杜鹃鸟)、开明,等等。杜鹃鸟啼血的故事就与杜宇、开明的王朝更迭有关。传说杜宇王朝被开明王朝篡夺,于是杜宇的国君死后变成杜鹃鸟,夜夜悲鸣。李商隐的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是来源于这个典故。
再回到中国文化遗产的这个logo,“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文由'铁线咏德'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