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散射光示意图(散射)

散射光示意图,散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散射与通信技术关系也很密切,如利用对流层、电离层以及流星余迹的散射可对上百乃至几百公里距离的定点进行微波或超短波通信,是跨越不能设中继站的地段进行通信的有力措施。

2、此外,微波特别是毫米波穿越雨云和雨幕时,水滴乃至分子的散射与吸收所引起的衰减是不能忽视的。

3、对流层中随时存在着尺度不同(约10~100m)的湍流区。

4、湍流区内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有10-6数量级的差别。

5、这些湍流区如同浸在均匀大气中的介质块,在投射被照射下,其极化电流的辐射场即是散射场,团块极化电流的相位沿着投射波的传播方向逐渐落后。

6、类似行波天线的原理,其前向散射强度远大于背向散射。

7、利用这种前向散射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

8、有效的散射区是收、发天线主波瓣端部相交的区域,见图。

9、由于团块的运动、生灭和分布都是随机的,因而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也都是随机起伏的。

10、由于团块内外折射指数相差甚微,必须使用较高的频率(常用微波)和相当大的发射功率,才能引起可观的极化电流。

11、收、发天线也必须有较高的增益。

12、 在电离层中也经常存在着电子浓度与周围有差异的团块。

13、由于频率越高等离子体的折射指数越接近于真空,所以利用电离层的不均匀性进行散射通信时只能用米波,而且信号频带受到限制。

14、太阳系大量微粒和流星以12~-72km/s的相对速度与地球相遇时,大多数情形因灼热而气化,飞出的原于与大气分子碰撞而引起电离,选就是流星的电离余迹,它是细长的等离子体柱。

15、肉眼能观察到高度约100km的流星,其余迹上每米长有1014个以上的自由电子,能在1秒乃至几分钟时间内散射米波,在高空风作用下先变形而后散失。

16、估计每一昼夜约有108个这种流星进入大气,所以这种电离余迹是经常存在的,只是要在发现余迹出现后立即进行断续通信。

17、其散射的方向性较强,与电离层不均性散射相比,同样的发射功率下,通信容量增大至10倍或10倍以上。

18、由于卫星通信的使用,散射通信的必要性已很小,但卫星数量加多必终致发生信道拥挤;空间武器的发展使通信卫星在战争中难免被破坏,散射通信或将再度受重视。

19、对卫星通信和直接广播影响最明显的是散射衰减。

20、水珠、雪片乃至大气分子在电磁波照射下,其极化电流的辐射把照射波的能流转化为散射能流和质点的内能,因而使照射波受到衰减。

21、在厘米波段,每一水滴如同一个电偶极子。

22、雨滴散射的散射衰减随频率提高而加大。

23、在毫米波段则进入散射的谐振区。

24、散射衰减随频率增大较快,例如每小时12.5mm的降水中,每公里的衰减分贝数,λ=3cm时约为0.285,λ=1cm时约为2.73,λ=6mm时约为4.72,而λ=3mm时则约为6.72。

25、水蒸汽和氧分子对于毫米波的某些频率也有强烈的衰减:水汽对于λ=1.35cm的波约有2dB/km的衰减,氧对于λ=5mm和2.5mm的波衰减分别达到3.4和14dB/km。

26、因此对于毫米波通信和广播必须选用衰减峰之间的频率,以避免过大的衰减;在计算发射功率时,必须留出足够的余量以弥补传播途径中的衰减。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王妙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