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高山流水的故事简短概括(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故事简短概括,高山流水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

2、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3、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4、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5、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

6、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7、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

8、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

9、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10、 2 高山流水百科资料 高山流水 (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11、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12、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13、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14、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15、”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16、“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17、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18、 3 高山流水的出处 《高山流水油画》黄泰华油画《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19、“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0、有同名电视剧《高山流水》。

21、此曲为古琴曲,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二曲。

22、[2]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4、”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5、”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6、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7、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28、《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29、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30、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的金唱片,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

31、 4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列子·汤问》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33、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⑴之。

34、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⑵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5、初为霖雨⑶之操⑷,更(gèng)⑹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⑺穷其趣⑻。

36、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⑼!志想象犹吾心也。

37、吾于何逃声哉?”。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菁菁姑娘'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