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意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意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自身价值的理念。

2、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3、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

4、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5、扩展资料教育理念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6、它应该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诉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为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7、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8、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深化对师德建设的认识,拓展师德建设的内涵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9、其主要内涵体现为:“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

10、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育人才,育人是学校各项任务的核心,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11、过去的中国一直是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我们往往将本来对“师道”的尊重片面理解成了师生之间服从与被服从的等级关系,教师的“尊严”、“权威”至上。

12、而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曾经一致认可这一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13、其结果往往是使得教育在许多方面成为一种压抑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精神的活动。

14、因此,形成民主、平等和人道的师生关系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5、以“学生”为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

16、与此同时,以“学生”为本也绝对不是“儿童中心主义”。

17、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上。

18、可以反对体罚学生,但决不是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管理以及无条件放弃对学生必要的教育性惩处;可以反对强制灌输教育,但也决不能演变成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放任自流。

19、2、“以人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

20、师德建设上的以“教师”为本,意味着教师应当自爱、自尊、自重、自律。

21、但教师在塑造自身高尚品格与情操的同时,又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22、让人民教师很好地展示“德福一致”的道德律,展示积极和优雅的道德人生。

23、让道德生活的美好、道德智慧的绚丽去以身立教。

24、不应当脱离教师的职业和从事这一光荣职业者生活的幸福去片面地理解师德。

25、教师应当在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教师也应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3、“以人为本”,特别要求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

26、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又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是影响大学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核心问题。

27、而当前受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影响,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

28、一些学校在管理理念和制度上出现了偏差;一些教师忘记了学术至上、真理神圣的真谛。

29、这种制度的缺陷和心态的浮躁催生了学术泡沫与腐败,健康进步的大学精神面临严峻考验。

30、这些,都对师德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31、“以人为本”的师德对学校要求的,是要营造“严谨笃学”氛围,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

32、为此,要让严谨、科学、进步的学风成为学校的主流,让教育成为社会大众敬重与向往的事业。

3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理念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卢凯'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