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西周分封示意图的理解(西周分封示意图)

西周分封示意图的理解,西周分封示意图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周初封建的诸侯,最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2、《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3、"《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4、"同姓的诸侯,都是文、武、周公的后裔。

5、《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成,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6、管、蔡、郕、霍、鲁、卫、毛、耼、郜、雍、曹、腾、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7、"周初所封同姓诸侯,当然不止这些,当时的情况大概正象《荀子·儒效篇》所说的:周的子孙,只要不是疯痴,都变成了显贵的诸侯。

8、周初诸侯,不都是同姓子弟,也有异姓的诸侯。

9、这些异姓诸侯,有些是周人的亲戚,还有些是归附周人的一些小国的首领,即所谓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

10、周初的重要封国 在当时的封国中,最重要的是卫、鲁、齐、晋、燕、宋等国。

11、卫是武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今河南汲县北)。

12、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都奄(今山东曲阜)。

13、周统治者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赐康叔,把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封赐伯禽。

14、周统治者告诉鲁、卫之君,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这就是说,在推行政令时,要照顾殷人的习俗,在疆理土地,亦即在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时候,则要依照周的法制。

15、宋是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是归顺于周的商贵族,周封他于宋,并把一部分商遗民交给他去统治。

16、齐是太公吕望的封国,都营邱(今山东临淄)。

17、周统治者授权于齐,可以讨伐有罪的小国。

18、晋是成王弟叔虞的封国,都唐(今山西翼城),国号唐,叔虞子燮改为晋。

19、山西南部是夏之故墟,所以《左传》说"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

20、周统治者把居住在晋国的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叔虞,并告诉叔虞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21、这就是说,在推行政令时要顺应夏人的习俗,疆理土地则要适应戎人的成法。

22、燕是周贵族召公奭的封国,都蓟(今北京)。

23、近年北京出土一批带有匽(燕)侯字样的周初铜器,在辽南也发现不少商、周铜器,证明召公之子确实分封于蓟。

24、周初的燕统治着今河北北部、辽南的一些地区,燕成为周北土的屏障。

25、扩展资料: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26、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7、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28、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9、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

30、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31、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32、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33、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34、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35、众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众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周分封制。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是宛阳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