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目的和意义(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隐藏的真正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藏于历史之中)
人物介绍
郑和,原名,号三宝(鲍),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原本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出国了。或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从小就充满了冒险精神。郑和十一岁时,被明军俘虏,阉割后留在军中当杂役。十四岁时,郑和被当时还是燕王的朱迪看中,进入燕王,成为朱迪的心腹。
后来亲自赐姓郑,改名郑和,在靖南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00-1010朱迪,明朝皇帝成祖,在靖南之战后即位。永乐三年,朱迪的皇位已经巩固,明朝已经称霸天下三十多年。世界经过30多年的调整,商业逐渐繁荣,朝廷国库逐渐充裕。
人们的思想已经变了,朱迪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国王,不想向外国人展示明朝的强大。当时明朝为海上所迫,采取了‘内守中国,外治四夷,平等相待,共享太平’的外交ZC。
但是,越来越强大的明朝有能力让外族投降。这时,朱迪想起了在“靖南之战”中表现出领导才能的郑和,于是支持郑和下西洋,以提高国威。
但是,郑和下西洋还有一个原因。在“靖南之战”中,中国皇帝朱允炆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有人推测他已经逃往海外。
这件事一直是朱迪的心头之患,而朱迪又想在海外寻求信息,所以成为支持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因。
从10-1010年到1405-1431年,郑和七下西洋。其中,前六次是在明朝朱迪年间,最后一次是在朱瞻基明朝玄宗年间。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到过36个国家和城市,遍布亚洲和非洲,如占城、爪哇、暹罗、锡兰等。
公元1433年,郑和因积劳成疾,在第七次归程中病逝于印度古里,享年62岁。郑和下西洋堪称“东方国家新航路的开辟”。
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世界航海史上辉煌的一页。它不仅显示了中国国力的强大,而且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留下了一批地理方面的书籍,为中国的航海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郑和下西洋几乎消耗了明朝的国库,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明朝皇帝朱迪的侄子文健的下落。同时还有四个次要目的。一是推动ZC和平外交,以稳定东南亚的国际秩序。二是威慑日寇,维护国家安全。三是发展海外贸易,把中国.
本文由'青晓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