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怎样区分一本二本三本大学)
二本三本的区别(如何区分二本三本大学)高考前,总听到这样一句话:考上大学都一样,上大学还得靠自己。天真的我们真的以为二本和三本差距不会很大。但是,进入大学一两年后,我们发现,我们和当年考上好学校的学生差远了。不得不感叹为什么不多努力一点,考个好学校,但是已经晚了。是什么拉大了曾经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之间的差距?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之间存在各种差距。
一、好的学校通常拥有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
这种差距一直存在,但会逐渐缩小。比如宿舍条件,教室设备条件等。其实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新校区,所以新校区的硬件设施肯定会比一些老校区好很多。00-1010这是学校之间的主要差距之一。比如在讲课方面,好的学校往往会有知名的教授学者来讲课,而一般的学校一年可能只有几个有影响力的人来讲课。在学生活动方面,好的学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活动和比赛,而一般的学校,校园里的活动很多,但是不引人注意。
00-1010在一般学校,我们经常感叹学长有多厉害,老师有多牛逼。在好学校,我在那个圈子里就没那么多感叹了。身边的人各有所长,我也是其中之一。每个人都在往更高的地方走。
以上差距给大家带来的是思维模式和工作标准的不同。
在名校,很少感叹老师有多牛逼,同学有多厉害。反而大家都处于积极努力的氛围中。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期末。自习室每天灯火通明,上课总是人头攒动。课间20分钟换教室的时候,学校里都是嘴里含着面包跑的人。
但是如果是在普通学校,很多同学会觉得如果自己积极努力,就会被周围的人排斥和嘲笑。逃课睡觉是常事,学习氛围很差。最难的时候是期末复习。
而有些稍微努力一点的同学,如果不看看外面的真实世界,会觉得自己挺好的,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学拒绝孤立了,可能是自己的错,然后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放弃尝试。
在《精进》这本书中,我们所说的差距被描述得非常贴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内心,而大多数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年轻人进入一个不那么优秀的大学,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自己的标准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己和环境的冲突,这可能对他的人生是致命的。
其实在一个相对低级的环境中,最可怕的不仅仅是资源的匮乏,更重要的是在最需要拓宽的时候,眼界却是有限的。最需要努力的时候,它选择安逸,最需要严于律己的时候,它降低要求的标准。而且这些影响潜移默化,根深蒂固,最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当你感叹六级这么厉害的时候,可能是你另一个学校的同学六级已经到了580;当你说课程难到我肯定不及格的时候,别人都在抢着考可能的最高绩点;当你以为会计专业好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关注cpa和cfa了…
潜移默化中,你的标准越来越低,再加上你自己的不如意,以及同学之间放任自流的氛围。那些实际上能力并不出众的人,也会因为从矮子中抽出的将领而被树立为你的榜样。
很多事情在你知道和尝试之前就已经被你否定了,因为你拉着身边的人好像你是大神一样去做这些事情,而我又不是大神,肯定做不到。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视野,降低了你的标准。
也许高考前你的水平和能力没有本质的区别。普通985院校和正经二本的差距是多少分?根本不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考上好学校的,高考握手两次,可能也会和你一样。
但是,四年的曝光,让你的人生增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不是那些高考分数。所以久而久之,你们的区别就变成了质的区别。
再来看看求职的差距。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招聘时会首先考虑名校生的面试机会,很多公司或机构的招聘信息都明确表示只招211/985院校。但这只是毕业前后,也不是没有原因。
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学校只是给了我一个敲门砖。因为你没有其他资料证明自己,公司面对无数应聘者,无处下手。这时候文凭就起到了筛选机制的作用。不同的文凭至少代表:一定的专业基础,一定的智商水平,一定的高中学习态度,一定的学校氛围。如果一个公司愿意花大价钱大海捞针,对公司来说未必不好。
其实我们看学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看学历本身,更是看学历背后反映出来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自律能力等等。所以用人单位在录取的时候必然要考虑这些因素。普通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待遇、职位和公司,前三五年的学习、积累和吃苦是非常必要的。
三年后学历只是很辅助的功能,学习能力、能力、责任心、与人打交道成为工作快速上升的关键。工作两三年,一般来说,只要你能力过硬,谁还?
会管你是不是名校出身?老板要的是人才,谁会管你是什么出身。所以,不是说211、985的大学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好的环境和资源,自己不把握好自己不努力一切都是假的。
刘宇是一个211学校的学生。自己能考上一个211,他说可能是高考那两天运气太好。进入大学,他就真正开始放飞自我。每天沉迷网游,挂科,重修每个学期都有他一个。靠着自己的英语天赋勉强飘过了六级,他自己也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因为他看到很多人努力去复习去准备也没过。
而他的室友,专业成绩年级第一。每天早出晚归,没课的时候也基本是在图书馆里。大四的时候,室友顺利保研了,而他还在为未来何去何从焦愁着,为过去后悔着。
就是这样。相同的条件,当你在沉迷欢乐和安逸的时候,有的人正在奋斗不止。当你沉迷于网游时,有的人正在自我完善。你以为你“沦落”到一个“理应堕落”的地方,有的人却正在看看抓住一分一秒,不断提升。
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去努力了,就算是在多不好的院校,那目标你也很可能会达到。
这是一个胖鱼的故事。本科某地方工科院校,4月份已经确定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大一的时候成绩也不怎么样,甚至挂过科,但从大一开始,他的想法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进入大学就把重心放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方面,也就是希望能通过打竞赛提升自己。
大学四年,拿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奖项,在一次大赛上拿奖之后,他说:一起参加比赛的有清华北大的,复旦同济交大等等,但是我们的表现不比他们差,敲代码完全不输于他们,原来,所谓的985,211,也没那么可怕。
大二暑假的时候,他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二的成绩参加了某985大学的夏令营活动,接触到很多在互联网、计算机方面能力很强的人,也在这里看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在这样一个氛围之中,他开始暗自下决心考研,并且目标是北京大学。
开学进入大三,考研的事情已经定下。但眼前不但还有比赛要参加,而且自己的四六级都没有过。之前考了两次四级都没过,也就是说,他需要在准备考研期间一口气把四六级过了。
大三上学期,除了上课、准备比赛之外,其余时间基本是在学习英语,在考前40天的时候加入了我们的四六级全程通关班,顺利通过了之前考了两次都没过的四级,下半年六级也顺利通过了。
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暑假也没回家,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虽然挺累,但是内心充实。初试高分过线,复试的时候着重讲到了自己的各种竞赛历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考上。
一路走过来,胖鱼说,他也有一些经验想告诉我们。
一、要确定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并且要做出行动
自己一开始就想着通过打竞赛来提升自己,所以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比赛,在应试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方面有有很大的提高。
二、要注意结交人脉
参加了那么多的比赛,平时肯定少不了队友的支持。也因为这些活动才认识了很多同学,他们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在后来的学习和准备当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资源。
三、将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这一点不用多说了。大学四年参加的无数竞赛就是因为自己的喜欢,所以做到了极致,才有了现在的我。当你做到极致的时候,它就成为你的特长,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在学习上的投资永远不要吝啬
我在大三之前考了两次四级都没过,大三面对比赛项目、考研、课程,对于四六级都没过这件事其实压力是很大的。这时候加入了有道考神,在四六级的备考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不得不说老师们的经验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五、多尝试
大学,四年时间。说长不长,因为你会发现过得很快。说短不短,四年,足够改变一个人。多尝试才会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会知道自己合适什么不适合什么。这四年,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都应该跳出校外,进入更加宽阔包容的天地,发现更多未知可能。
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在于入取批次、学费上的不同。除此以外,一二三本的办学范畴略微有差异。一本是公办范畴,二本多数是公办范畴,三本一般为民办范畴。...本文由'赧凝风'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