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原则案例(处分原则)
处分原则案例,处分原则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我们的日常行为受到来自多方面法律规范的约束,我国现行法分为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三大类,就司法实践而言,大多数人接触到的是民事诉讼法等民事法律规范。
2、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时,会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处分原则,那么,就实际情况而言,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处分原则的内容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即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或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3、处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享有处分权的主体是当事人。
4、当事人是与案件有法律上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诉讼的过程及结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只有当事人才是处分权的享有者。
5、(二)当事人处分权行使的范围包括对程序利益的处分和实体利益的处分。
6、在程序方面,当事人对诉讼的进行和终结有决定权。
7、2、在实体方面,当事人自主决定审理的对象和范围。
8、 二、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 (一)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方式,表现为积极处分和消极处分。
9、 原告提起诉讼、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撤诉;被告承认原告的请求、提起反诉等,都是行使处分权的积极形态。
10、一审判决后,当事人不提起上诉、执行时效期内不申请强制执行,都是对自己权利的消极处分。
11、 (二)处分权的行使贯彻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12、 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全过程,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当事人都有权处分其权利。
13、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或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自主决定是否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2、诉讼开始后,当事人有权以撤诉的方式结束诉讼。
14、在诉讼中,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增加诉讼请求或放弃诉讼请求;被告可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提出反诉;3、一审的判决作出后,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启动二审程序,并确定上诉审理的范围。
15、二审程序开始后,当事人也可以撤诉的方式终结诉讼;4、当事人在诉讼中还可以通过和解的方式和申请法院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5、法院作出的裁判生效后,在义务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时,是否通过执行程序来加以实现,原则上也由当事人决定。
16、 (三)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 首先,法院审判权对当事人处分权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17、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不是当事人绝对的自由处分。
18、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19、民事诉讼法在确立处分原则的同时,还确立了国家干预制度,具体表现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实施处分权的行为进行监督,依法进行审查。
20、例如,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应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应经人民法院审查认可,方才有效。
21、其次,为了使处分原则能够在民事诉讼中得到正确的贯彻和实施,人民法院首先应当明确处分原则在诉讼中的重要意义,并为当事人行使处分权提供保障。
22、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的全过程,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在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积极处分或是消极处分,当着并不意味着当事人有绝对的自由处分权。
23、民事案件的当事人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保证不损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行使处分权。
24、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执行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内容 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有哪些。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少山雁'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