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环的暗带是怎么形成的?
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土星因其肉眼下非常接近土壤的颜色而得名。
许多人认为土星是一颗美丽的行星,因为它被一个美丽而明亮的行星环所环绕,就像一顶美丽的宽边草帽,这就是著名的‘土星环'.’
土星形成于约45亿年前,而土星环形成于比土星晚得多的时间,1000万年至1亿年前,相当于地球上的恐龙时代。
虽然土星环看起来是固体,但它实际上是由无数漂浮的冰块、岩石颗粒和灰尘组成的。宽度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差不多,厚度却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
主要的土星环,宽度从48公里到302,000公里不等。根据土星到土星的距离和发现的时间顺序,这些土星环被命名为D、C、B、A、F、G和E环。其中,B环最宽,最亮,质量最大。
天文学家猜测
轨道共振会造成土星的黑暗带。所谓轨道共振,就是当两个天体的公转周期之比是有理数时,就会出现周期性引力。这种有规律施加的引力会影响对方,从而改变或限制对方的轨道,从而产生我们看到的黑暗地带。
轨道共振的物理原理在概念上类似于推秋千的动作,轨道和秋千之间存在固有频率。每次我们反复推,都会对挥杆的轨迹产生累积效应。
简单的理解就是,如果一颗小行星的轨道周期是土星轨道周期的整数倍,那么它就会受到土星的周期性扰动,从而它的轨道就会不稳定,小行星最终会离开这个轨道,这就导致了这个轨道半径内的小行星数量非常少。看起来土星环有个缺口
目前在土星上发现的卫星有82颗,同一轨道的小行星都被轨道共振踢出,这是土星暗带形成的最终原因。
浩瀚星空中隐藏着无数神奇的现象,还有更多等待我们去探索。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一级教师王和意进行科学性把关。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联合出品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本文由'从天小姐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