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帮助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松下问童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松下问童子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松下问童子这首诗出自唐代诗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2、全诗意思: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3、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4、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5、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7、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8、扩展资料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9、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10、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11、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12、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13、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14、“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15、“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16、“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17、”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18、“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

19、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20、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21、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22、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23、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24、诗贵善于抒情。

25、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26、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27、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28、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29、“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30、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31、字阆仙,一作浪仙。

32、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33、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34、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

35、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36、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

37、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38、有《长江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敏觅雪'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