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朗诵(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朗诵,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宋】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2、明月楼高休独倚。
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 【译文】 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5、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6、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7、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8、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9、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10、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11、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12、“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13、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14、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15、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16、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17、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18、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19、旅思:羁旅之思。
20、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21、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22、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23、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4、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25、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26、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27、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28、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29、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30、“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31、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32、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33、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4、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35、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36、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7、“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8、”(欧阳修《六一诗话》) 上阕写景,景中含情。
39、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40、一“天”一“地”,一“碧”一“黄”,总括秋色。
41、展现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
42、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
43、接着,作者平视远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4、二句。
45、浓郁的秋色和绵延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46、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
47、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人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48、同时, “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
49、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50、“芳草”历来也是诗歌中写“别离”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51、”以草的缠绵。
52、喻情思不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作者多情、重情,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
53、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
54、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
55、”前辈道出的正是借景传达心声的名言经典。
56、 下阕抒情,情融景中。
57、“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58、“黯”意为心情忧郁: “追”本意是“追随”,这里为“纠缠”,这是羁旅之思的缠绕。
59、“夜夜除非”两句写出天涯孤旅乡愁之深。
60、无时不在, “好梦”难得,无计可消。
61、下面“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
62、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一轮明月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
63、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销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谁知“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
64、作者突发奇想, “用一段‘愁肠’把‘泪’与‘酒’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
65、” (《宋词鉴赏大典》)又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下片触景生情。
66、 ‘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
67、 ‘明月’一句陡提。
68、‘酒入’两句拍合, ‘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
69、酒入肠化泪亦新。
70、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71、” 总之,让我们借用前人的话来评价这首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72、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73、”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
74、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
75、内容写羁旅思乡之感。
76、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
77、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
78、 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后,"芳草"往往与离情密不可分,它的季节特征反而在其次。
79、 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80、 下片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
81、 "追"字尤显愁情缠绵之形。
82、 "酒入愁肠"两句,极写愁思难遣的苦闷。
83、其《御街行》词也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
84、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
85、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86、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87、"即由此词点染而成。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本文由'法慧千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